什么是认知发育?认知属于行为系统,指的是习得并且运用知识这一过程。从感知开始,逐渐过渡到了解,然后会设计思维、记忆等方面发展。由此看来,孩子的认知发育和智力水平有关。相关数据表明,超过百分之三十的孩子每晚比正常睡眠的孩子少睡1.1个小时。而原因就在家长身上。家长因换尿布等行为惊扰熟睡的孩子,会对孩子智力、成长造成影响。那么,婴幼儿的认知发育究竟是怎样的呢?
图片来源于华盖
◆婴幼儿的认知发育
孩子天生具有感知能力,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外界信息,对照顾者做出反应,形成各种社会关系,这些是发展的基础。
0-1岁婴儿感知觉的发生
(1)听觉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听觉并非是出生后才具有,而是胎儿阶段就拥有听力能力。
(2)视觉敏锐度
新生儿视觉系统发育不完善,主要是眼睛分辨细微物和距离较远的物体的能力不足,即视觉敏锐度(视敏度)不强。视敏度是衡量新生儿视觉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图片来源于华盖
(3)颜色视觉
颜色视觉就是衡量孩子区别相近颜色的能力。其实,新生儿颜色视觉难以衡量很不容易,因此对其认识很有限,但是新的研究成果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4)注视
其实大多数测量孩子视觉感知能力的方法主要依靠观察孩子眼睛如何运动,重点是观察注视和追视2方面。
(5)其他感知能力
触觉反应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先天无条件反射,例如吮吸反射、抓握反射等。味觉和嗅觉也生来就有,保护孩子嗅觉和味觉的敏感性,可以帮助孩子认知外界环境。有研究发现,孩子的认知能力不再局限于客体某个方面的简单特性,而是能够认识到其复杂之处。
图片来源于华盖
◆睡眠对认知发育的影响
睡眠质量差的坏处
睡眠质量差会让孩子精神不振,不愿沟通交流,交往能力较差,学习能力比不上睡眠质量好的孩子。睡眠中断会对孩子认知能力发展造成影响,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阻碍。如果中断次数过多或者过长,孩子就很难入睡,不易平静,感知能力变差,而且感觉痛苦。
孩子睡眠有循环周期
孩子睡觉的循环周期是睡眠——觉醒。很多家长的一个误区就是孩子醒了、动了就有情况,肯定是饿了或者不舒服了,然后便会抱起孩子并轻轻拍打。其实这么做没有必要,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感,更加不容易入睡。家长无需过于担心,可以轻轻拍打孩子,把灯光调暗,或者发出安抚孩子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