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身体抵抗力弱,如果家长们平时护理又粗心大意的话,婴儿是很容易生病的,其中流鼻涕就是一种常见的病状,婴儿流鼻涕的颜色及性状各异,有清水样鼻涕、黏脓性鼻涕、黄脓鼻涕等等,不同性状的鼻涕代表着不同的病理特征,其产生的原因也不相同。那么婴儿流鼻涕的原因都有哪些呢?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详细介绍一下吧。
图片来源于华盖
♦婴儿流鼻涕的原因
1、清水样鼻涕:分泌物稀薄、透明,如清水样,多见于感冒初期。由于鼻腔黏膜充血肿胀,腺体分泌增多而形成鼻涕,开始为清水样,3~5天后渐为脓涕。
2、黏脓性鼻涕:多见于感冒中后期,随着感冒痊愈,黏脓性鼻涕内的脓性成分逐渐减少。另外,黏脓性鼻涕也是副鼻窦炎的主要症状,特别是得了感冒,病程超过10天,仍流黏脓性鼻涕,要考虑是否患了副鼻窦炎。
3、黄脓鼻涕:常见于较重的副鼻窦炎,脓液臭味明显。
4、绿色痂片状鼻涕痂:多为脓涕干燥后形成的薄痂,有特殊的臭味,这是萎缩性鼻炎的特征,又称臭鼻症。
5、血性鼻涕:鼻涕中带有血丝或小血块,呈粉红色。鼻外伤、炎症、异物堵塞以及维生素C和K缺乏症等全身性疾病,都可有血性鼻涕。
6、常流清涕并伴有鼻塞、鼻痒、打喷嚏等症状:尤其清晨起床后明显,可能患有过敏性鼻炎。
7、一侧鼻腔有臭味,流脓涕,或涕中带血丝:提示鼻腔内存在异物,多发生于3岁左右的婴儿,因好奇而把纸张、豆类、花生米等塞入鼻腔,待水分被吸收后发生腐败而产生臭味。
8、单侧流鼻涕:难以擤出,鼻孔不通气,睡觉打呼噜,乃是鼻息肉的信号。
9、总是拖着长长的鼻涕:说话时鼻音重,睡眠时鼻子不通气,呼噜响亮,且总长不胖,要考虑腺样体肥大。
图片来源于华盖
♦婴儿流鼻涕的护理方法
在擦拭婴儿流出的鼻涕时,一定要用柔软的手绢擦拭,擦鼻涕后可用湿毛巾捂一捂,再轻轻地涂上一点油脂,防止皮肤龟裂疼痛。如果是因鼻孔中有鼻屎等异物堵塞,可用棉签蘸少量的清水,轻轻除去鼻腔中分泌物,动作要轻。此外,还可通过以下五种方法进行护理:
1、热敷:用湿热的毛巾,在婴儿的鼻子上进行热敷。由于鼻黏膜遇热收缩后,鼻腔会比较通畅,黏稠的鼻涕也较容易水化而流出来。
2、蒸脸器:用蒸脸器对着婴儿的脸,让其接触湿气和热气。蒸汽可湿润婴儿的鼻腔,将大量的鼻涕快速、自然地排出。使用蒸脸器时不能太靠近婴儿,以免伤害到其娇嫩的皮肤;而且一次使用的时间不宜太长,约3分钟即可。
3、提高室内温度:由于婴幼儿对外在环境、空气的刺激特别敏感,因此在气温骤降的季节或房间里,很容易有流鼻水的症状;当家长发觉室温较低时,可以提高室温,缓解婴儿的鼻塞、流鼻水症状。
4、吸鼻器:当婴儿鼻子的分泌物很多、鼻音重时,妈妈可以使用吸鼻器,使用时要注意,吸一边鼻孔时,要同时按压住另一个鼻孔,效果会比较好。另外吸鼻器一次可以吸取大量的鼻涕和分泌物。使用前,建议家长先检查婴儿的鼻腔内是否有鼻屎,动作保持轻柔,避免太深入婴儿的鼻腔,造成疼痛或受伤,使用完要清洗干净。
5、垫高头部:在婴儿头部的床垫下方,平铺上几个小枕头,让床垫看起来像一个平顺、30度的溜滑梯。虽然它只是暂时的辅助方法之一,治标不治本,但是当流鼻涕妨碍婴儿的睡眠,此法也可以稍微缓解婴儿的症状,改善睡眠。
注意:
1、婴儿鼻塞不通气时不可使用滴鼻药。因为使鼻子通气的药物中会有麻黄素,滴药时由于鼻咽相通,药物会被婴儿咽下。一旦麻黄素被婴儿身体吸收后,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
2、不能使用手或硬物挖婴儿的鼻子。由于婴儿鼻腔尚未发育成熟、鼻腔小、鼻黏腊分布丰富,用手或硬物去挖婴儿鼻子,很可能损伤婴儿鼻黏膜,引起鼻出血,若细菌进入鼻腔还可造成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