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夜啼的不良后果 影响成长和发育

时间:2016-08-30    作者:小鑫

  夜啼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不少孩子白天好好的,可是一到晚上就烦躁不安,哭闹不止,人们习惯上将这些孩子称为“夜啼郎”。那么,宝宝夜啼的不良后果有哪些呢?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宝宝夜啼的不良后果 影响成长和发育

图片来源于华盖

♦宝宝夜啼的病因

  1.中耳炎或外耳道炎,小儿可发生耳痛,发烧可使小儿哭闹不止。

  2.寄生虫病,如蛲虫病使小儿肛门瘙痒,难以安睡。

  3.皮肤湿疹,因使身体不适而啼。

  4.佝偻病,因缺钙而出现哭闹、多汗、易惊等症。

宝宝夜啼的不良后果 影响成长和发育

图片来源于华盖

  5.腹痛,如肠套叠,此时小儿可出现哭闹不安、面色苍白、呕吐等。

  6.机体的某些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可引起皮肤瘙痒而造成小儿夜啼。

  如果能准确地查明病因,对症治疗,病愈后宝宝也会安然入睡。

♦宝宝夜啼的不良后果

  婴儿夜啼会影响成长发育

  通常都说“睡眠充足的孩子长得高”,这是完全正确的科学事实。

  人体的生长要靠生长激素。生长激素主要生理作用是对人体各种组织尤其是蛋白质有促进合成作用,能刺激骨关节软骨和骨骺软骨生长,使人增高。人体一旦缺乏生长激素就导致生长停滞。生长激素在晚上熟睡时分泌量最多,若夜啼时间一久,势必减少生长激素的分泌,因而就影响到了孩子身长增加的速度。

宝宝夜啼的不良后果 影响成长和发育

图片来源于华盖

  婴儿夜啼最初是生物时钟上的原因,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昼醒夜眠的条件反射还未建立,对外界的声、光等刺激容易泛化,引起突发哭闹。一般情况下,新生儿在生后15天大脑皮层的条件反射逐渐开始形成,当白天睡得过多时,夜间就会哭闹不止。其他一些因素,例如环境的温度与湿度或太冷、太热,太闷也会使小儿不适而哭闹。还有一些婴儿半夜一定要喂一次奶,如果不喂就哭闹不止。有的婴儿尿布湿了,如果不及时更换也要哭闹(一次性尿布可以避免这种现象)。

♦如何预防宝宝夜啼

  预防小儿夜啼应从孕期做起,孕妇应注意饮食清淡,营养均衡,不过食寒凉、燥热之品。哺乳期间要注意保养,少吃辛辣肥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除此以外,治疗小儿夜啼首先应注意养成孩子日醒夜睡的习惯,白天尽量不要让小儿睡得太多,临睡前让宝宝解净小便,夜间少喂奶。另外小孩睡觉要养成熄灯的习惯。专家提醒,如果宝宝每逢喝奶时或喝完奶后爱哭,排便稀软有酸臭味,很可能是胃肠道原因;如果有发烧现象,可能是因为感染体内有炎症的表现。这些都需要到医院由专业的医生来检查和探索病因,从而对症治疗。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