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给孩子掏耳朵好吗 小心疾病找上门

时间:2017-01-06    作者:小鑫

  不少爱干净的父母看到宝宝耳朵上的脏东西,总是不遗余力的把它清除的干干净净的,殊不知这样做对宝宝来讲,可是有安全隐患的。由于宝宝外耳道的肌肤相当娇嫩,皮下组织较少,所以家长在帮小孩挖耳朵时,若是用力不当容易造成外耳道受伤而引发感染。但是如果耳垢太多太久没清理,也会阻塞耳道,影响听力。那么,经常给孩子掏耳朵好吗?经常给孩子掏耳朵的危害?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经常给孩子掏耳朵好吗

▎经常给孩子掏耳朵好吗

  小宝宝的外耳道还远没有发育成熟,而且外耳道由于大多呈扁平缝隙状,不容易操作,加上耳内皮肤很娇嫩,经常掏耳屎很容易造成一些不良后果:轻者掏伤耳内皮肤而引起炎症,生疖长疮,严重的可能会把鼓膜捅破,导致宝宝听力损伤。

  临床医生还发现,经常掏耳屎,会使外耳道的皮肤因为经常受到刺激而形成外耳道乳头状瘤。虽然它是良性的,可以用手术的方法切除,但切除后容易复发,而多次复发后就有可能转化为癌症,对生命构成威胁。

  由此,你就可以了解为什么要“善待”宝宝的耳屎了。一般来说,耳屎会随着宝宝的咀嚼、张口或打哈欠的活动,借助于下颌等关节的运动而自行脱落,并排出耳道,所以你并不需要担心。

  如果自己掏耳朵,尤其是挖耳勺,往往都是金属或塑料制成的,质地比较硬,再加上角度不正确、不知深浅,极易刺破薄薄的外耳道皮肤和毛囊,从而导致外耳炎。而发炎了的耳道表皮往往会失去自动排除耳垢的能力,致使耳垢越积越多。此外,自己掏耳朵时,还可能将耳垢推向耳道后部,更不容易排出。

  其实,干性耳垢是可以自行排出的,所以,基本上没有必要掏。而湿性耳垢比较黏,不能自动脱落,建议这些人半年去医院做次检查,如果出现了堵塞现象,并且影响了正常听力,就由医生帮助取出耳垢。医生提醒道,当然,有的干性耳垢也会形成硬块,不能脱落,也需要就医。

  除此之外,对孩子而言,应该每3~6个月定期到医院清理耳垢。

经常给孩子掏耳朵好吗

▎经常给孩子掏耳朵的危害

  经常给孩子掏耳朵除了让孩子少了耳屎对耳朵的有效保护,容易受细菌、噪音的侵袭外,还会导致以下危害:

  1、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

  掏耳朵时如果耳屎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便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或因来回搔刮,把细菌挤入毛囊、皮脂腺管,引发炎症、流水,严重者发生外耳道疖肿。

  2、耳屎越挖越多

  由于经常刺激外耳道皮肤,人体会自动以为分泌的“耵聍”、油脂等不足,会造成耳屎分泌增多、堆积严重。也就是说,耳屎越掏越多。

  3、容易刺伤孩子鼓膜

  经常掏耳朵刺激鼓膜发生慢性炎症,鼓膜发红、变厚,外耳道也会流出少量脓液。如果掏耳朵不小心,还有刺伤鼓膜的危险。在给小儿掏耳朵时,如果小儿突然挣扎或刺激外耳道出现咳嗽反射,这种意外就更难免。

经常给孩子掏耳朵好吗

▎耳屎的作用

  你也许会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一般都认为耳屎是无用的废物,而其实不然。耳屎在保护人的耳朵方面可是担当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耳屎像哨兵一样守着外耳道的大门,阻止异物侵入耳朵,保护耳道和鼓膜。当空气中的尘埃侵入宝宝的耳道时,耳屎就能把它们粘住,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如果有小飞虫飞进宝宝的耳道,一旦尝到苦苦的耳屎,也马上就会“逃之夭夭”。

  同时,耳屎还能起到“消声器”的作用。人之所以能够听到各种声音,是靠外界各种不同的声波传进耳朵,引起鼓膜振动所致。但如果声波过强,如打雷、爆炸等,鼓膜会因之而受到剧烈震动,容易招致损伤,时间一长,听力就会下降。而耳屎则可以像消声器那样减低声波的冲击,以保护鼓膜,进而保护听力。由于宝宝的听力还处于发育阶段,所以耳屎的这种保护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耳屎具有一定的油腻性。假如宝宝在洗澡时,不小心水流进耳中,耳屎就可以发挥“水来土掩”的作用,防止脏水的侵袭,进而防止可能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的发生。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