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摇晃症候群的表现 宝妈要注意了

时间:2017-05-07    作者:小鑫

  所有的孩子在家长的心里都是宝,所以当宝宝一哭的时候,家长们都会习惯性的抱起来又是哄又是摇晃的。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科学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婴儿摇晃症候群的表现以及相关知识点。

婴儿摇晃症候群的表现 宝妈要注意了

婴儿摇晃症候群的表现 宝妈要注意了

  婴儿摇晃症候群的表现

  1、脑出血。

  不论大人还是孩子,脑内组织都如“豆腐”般脆弱,必须避免受到外力的撞击,才能保护大脑组织的安全,特别是不满1岁的宝宝,更需要注意头部的安全。因为出生时婴儿大脑的重量已接近成人的二分之一,但体重大约只有成人的二十分之一,并且婴儿的颈部肌肉群肌力比较弱,不足以支撑宝宝的头部。另外,婴儿颅底及内面较平滑,脑组织固定不是很结实,受到强大的外力时容易晃动,大脑表面与头骨下的静脉相接的血管也会晃动。晃动的大脑组织很容易被突然改变的外力“撕裂”,引发硬脑膜下或蜘蛛膜下腔出血等急症,眼球玻璃体也会因剧烈摇晃而引起视网膜出血。

  2、意识不清醒。

  出血之后,颅内压会急速上升,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如食欲不振、呕吐、嗜睡、抽搐、四肢无力、意识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这种因人为剧烈摇晃而引发脑出血,会引起诸多神经系统的症状,就是“婴儿摇晃症候群”。有摇晃症候群的宝宝,初期可能只是嗜睡、食欲不振或烦躁不安,接着会出现抽搐或意识不清等现象。抽搐也许是偶发或局部抽搐,但也有可能频繁发生,严重者甚至造成昏迷或死亡。

  什么是婴儿摇晃症候群

  所谓“婴儿摇晃症候群(Shakeninfantsyndrome)”,是指瞬间以不当的方式剧烈摇晃婴幼儿,或长时间无数次的快速摇晃婴幼儿,这样容易造成宝宝脑部伤害,甚至死亡。

婴儿摇晃症候群的表现 宝妈要注意了

婴儿摇晃症候群的表现 宝妈要注意了

  妈妈网专家提醒父母,在婴幼儿1-2个月大时,因头部发育尚未完整,加上颈椎无法承受脑部重量,哄睡过程中剧烈摇晃会让婴儿脑内呈现碎豆腐状,很有可能出现脑震荡现象甚至是脑内出血。婴儿摇晃症候群是可怕的,因为它会导致宝宝癫病、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会令宝宝死亡。

  婴儿摇晃症候群的危害

  一次剧烈的摇晃就有可能会造成摇晃症候群,但即使摇晃动作不剧烈,若长期反复地施行,累积数次后,也容易让宝宝出现这种症状。有摇晃症候群的宝宝,初期可能只是嗜睡、食欲不振或烦躁不安,接着出现抽搐或意识不清等现象。抽搐也许是偶发或局部抽搐,但也有可能频繁发生,严重者甚至造成昏迷或死亡。

  婴儿摇晃症候群的直接伤害是在大脑,脑部出血造成脑组织肿胀,进而压迫脑神经,脑神经受损后是无法回复到原先的状况的,存活的宝宝多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日后将会出现学习障碍、语言障碍及动作发展迟缓。

  因此,必须及早开展康复治疗,通过合适的训练学习,让宝宝其它并未受伤的区域神经产生并代偿已受伤神经的功能,促使宝宝发挥最大的潜能。另外,提醒家长,受过脑伤的宝宝需要更仔细的照顾,一定避免让脑部再次受到伤害。

  上面文章为你讲解的关于婴儿摇晃症候群的表现的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新妈咪们,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点,敬请关注我们的网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