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细菌性痢疾的孩子如何护理 做好六个方面

时间:2017-05-10    作者:小鑫

  细菌性痢疾,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它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是一种肠道传染性疾病。那么,你知道患细菌性痢疾的孩子如何护理比较好吗?带着问题,下面请跟随小编来了解了解吧!

患细菌性痢疾的孩子如何护理 做好六个方面

患细菌性痢疾的孩子如何护理

  患细菌性痢疾的孩子如何护理

  1、注意观察病情:有少数急性痢疾病儿,发病1~2天后才转为中毒性痢疾,所以在此期间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生中毒性痢疾的症状,如高热、惊厥、面色苍白、脉搏细弱、精神萎靡或烦躁等,应及时送往医院治疗。此外,病儿每次大便后,家长应注意观察大便的量和性质,并记录次数,只有前后比较才能了解病儿的病情是好转还是加重,为医生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2、细菌性痢疾属于消化道传染病,既然是传染病,那么,首先注意隔离与消毒。痢疾病人需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大便外观成型正常后1周。有条件应作大便培养,两次阴性才能解除隔离。餐具要单独使用,用后煮沸消毒15分钟。病儿的衣服被褥要勤洗勤晒。

  3、饮食与补充水分:痢疾病儿因胃肠功能出现紊乱,为了减轻胃肠道的负担,应给病儿吃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食如米粥、面条汤等。待大便次数减少,病情好转可改为软饭,吃些鸡蛋、瘦肉等高蛋白食物以增加营养。要给病儿勤喂水,一方面可以补充因腹泻丢失的水分,另一方面也可以加速细菌毒素的排泄,可以喂口服补液盐、白开水、糖盐水或果汁水等。花样多,病儿觉得新鲜就会多喝些。

  4、做好臀部护理:婴儿每次大便后需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涂油膏,如凡士林、鞣酸软膏或植物油,以防发生臀红或肛门周围糜烂。幼儿及年长儿便后宜用柔软的卫生纸擦拭。为了避免蹲盆时间过长,次数过多而引起脱肛,幼儿也可采用尿布。发生脱肛时,可用消毒的凡士林油纱布或盐水纱布将脱出的部分轻揉托回。家长不必过于担心着急,因为待痢疾好了,脱肛也就随之痊愈了。

  5、注意腹部保暖:腹部保暖可以减少胃肠的蠕动和痉挛,达到减轻疼痛和减少大便次数的目的。首先要避免腹部受凉,给病儿穿好盖严腹部。还可以将热水袋放置于腹部,放置时最好让病儿侧卧,以减轻热水袋对腹部的压力。

  6、疗程应足够:护理病儿过程中,一定要遵照医生的要求按时服用抗菌药物,孩子大多怕吃药,给婴儿吃药更麻烦,有时吃2~3天药,大便性状暂时好转,家长往往擅自停药,因为孩子的病没有得到根治,过几天病情又会反复。而且容易造成痢疾杆菌产生耐药性,在急性期若不按疗程服药,彻底治疗,常会导致迁延不愈或转成慢性痢疾,那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正常学习,对此家长务须给予充分注意。

患细菌性痢疾的孩子如何护理

患细菌性痢疾的孩子如何护理

  细菌性痢疾的病因

  1.病原菌

  引起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为志贺菌,又称痢疾杆菌,属于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杆菌,有菌毛、无鞭毛、荚膜及牙胞,不具动力,最适宜于需氧生长。按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不同将志贺菌分为4群(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宋氏志贺菌)和51个血清型。目前我国以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占优势,某些地区仍有痢疾志贺菌流行。

  志贺菌进入机体后是否发病与细菌数量、致病力和人体抵抗力有关。痢疾志贺菌的毒力最强,可引起严重症状。宋氏志贺菌感染多呈不典型发作。福氏志贺菌感染易转为慢性。致病力强的志贺菌只要10~100个细菌进入人体即可引起发病。某些慢性病、过度疲劳、暴饮暴食等因素可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有利于志贺菌侵入。

  志贺菌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后,引起炎症反应和小血管循环障碍,导致肠黏膜炎症、坏死及溃疡。病变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严重时可波及整个结肠和回肠末端。

  所有志贺菌均能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内毒素可引起全身反应如发热、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及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外毒素有肠毒素、神经毒素和细胞毒素,分别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

  2.传染源

  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患者以轻症非典型菌痢患者与慢性隐匿型菌痢患者为重要传染源。

  3.传播途径

  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感染。

  4.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成人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接触感染机会多有关,加之患同型菌痢后无巩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间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免疫,故造成重复感染或再感染而反复多次发病。

患细菌性痢疾的孩子如何护理

患细菌性痢疾的孩子如何护理

  细菌性痢疾的预防

  1.管理传染源

  及时发现患者和带菌者,并进行有效隔离和彻底治疗,直至大便培养阴性。重点监测从事饮食业、保育及水厂工作的人员,感染者应立即隔离并给予彻底治疗。慢性患者和带菌者不得从事上述行业的工作。

  2.切断传播途径

  饭前便后及时洗手,养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应注意饮食和饮水的卫生情况。

  3.保护易感人群

  口服活菌苗可使人体获得免疫性,免疫期可维持6~12个月。

  编后语:通过以上学习了“患细菌性痢疾的孩子如何护理”等相关内容后,大家对此是不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了呢!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育儿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