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宝宝哭泣时,很多爸爸妈妈会抱着小宝宝摇啊摇,借此安抚宝宝的情绪。但是,年轻的爸妈要注意了,这种摇晃有可能会引起婴儿摇晃症候群,宝宝可能会发生癫病、智力低下、肢体瘫痪。那么到底什么是婴儿摇晃症候群?婴儿摇晃症候群的表现又有哪些呢?下面,就让育儿小编一一为您介绍。
图片来源于华盖
什么是婴儿摇晃症候群
所谓“婴儿摇晃症候群(Shakeninfantsyndrome)”,是指瞬间以不当的方式剧烈摇晃婴幼儿,或长时间无数次的快速摇晃婴幼儿,这样容易造成宝宝脑部伤害,甚至死亡。
专家提醒父母,在婴幼儿1-2个月大时,因头部发育尚未完整,加上颈椎无法承受脑部重量,哄睡过程中剧烈摇晃会让婴儿脑内呈现碎豆腐状,很有可能出现脑震荡现象甚至是脑内出血。婴儿摇晃症候群是可怕的,因为它会导致宝宝癫病、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会令宝宝死亡。
图片来源于华盖
婴儿摇晃症候群的表现
目前临床病例多发生于0-4岁的婴儿,但主要好发对象为0-8个月大的婴儿,原因是婴儿颈部较为柔软、脆弱,及其身体比例和大人有差异。婴儿头部的重量也约占全身重量的1/4,加上婴幼儿颅底较为平坦,脑部不易固定,颈部又欠缺支撑力,因此,当大人或外力施予部当激烈摇晃,或是将婴幼儿背在大人背上,却疏忽给予他们颈部支撑,都有可能导致婴幼儿永久性的脑部伤害,产生许多后遗症,造成无法抹灭的遗憾。
图片来源于华盖
1、脑出血
不论大人还是孩子,脑内组织都如“豆腐”般脆弱,必须避免受到外力的撞击,才能保护大脑组织的安全,特别是不满1岁的宝宝,更需要注意头部的安全。因为出生时婴儿大脑的重量已接近成人的二分之一,但体重大约只有成人的二十分之一,并且婴儿的颈部肌肉群肌力比较弱,不足以支撑宝宝的头部。另外,婴儿颅底及内面较平滑,脑组织固定不是很结实,受到强大的外力时容易晃动,大脑表面与头骨下的静脉相接的血管也会晃动。晃动的大脑组织很容易被突然改变的外力“撕裂”,引发硬脑膜下或蜘蛛膜下腔出血等急症,眼球玻璃体也会因剧烈摇晃而引起视网膜出血。
2、意识不清醒
出血之后,颅内压会急速上升,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如食欲不振、呕吐、嗜睡、抽搐、四肢无力、意识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这种因人为剧烈摇晃而引发脑出血,会引起诸多神经系统的症状,就是“婴儿摇晃症候群”。有摇晃症候群的宝宝,初期可能只是嗜睡、食欲不振或烦躁不安,接着会出现抽搐或意识不清等现象。抽搐也许是偶发或局部抽搐,但也有可能频繁发生,严重者甚至造成昏迷或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