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阐述病因及预防

时间:2016-12-09    作者:小鑫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是指新生儿期以阻塞性黄疸、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一种症候群,爸妈平时要多了解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才能做好预防措施。下面就让小编来告诉大家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因及预防。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病因

  ①感染因素:可由甲、乙肝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等引起,还有细菌感染所致的中毒性肝炎。还可能是弓形体原虫、梅毒螺旋体等引起。

  ②胆汁排泄障碍:可由肝脏内外胆管发育不全、胆汁粘稠、肝脏或胆道肿物等引起。

  ③家族中遗传代谢性缺陷病:包括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受症、糖原累积病等。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症状常在出生后1~3周出现,表现为生理性黄疸延迟消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持续或加剧。发病开始时其他症状不明显,也有出现吃奶减少、呕吐、体重不增加者。出生后大便颜色正常,病后逐渐变成浅黄色或灰白色。小便为深黄色。肝脏肿大。重者黄疸迅速加重,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还可能引起核黄疸,大便变成白色,肝脏明显肿大,质地变硬,还可出现腹水、肝昏迷、大出血等。

  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小孩出生后2周左右黄疸不消退或黄疸加重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而且吃奶减少,经常吐奶,应将小儿送医院住院治疗,医生检查血液和肝脏B超以后可寻找出病因,在治疗病因的同时,使用护肝药物、酶诱导药物、中草药口服或灌肠帮助退黄,防止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或核黄疸。如果B超检查确诊为肝外胆道肿物或胆道闭锁应予尽早手术,防止发生肝硬变、肝昏迷。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小儿血脑屏障功能差,如果本病引起的黄疸较重而长时间未予治疗,可能导致高胆红素血症或核黄疸的发生。如果为胆道闭锁引起不能早期手术,可致肝硬化、肝昏迷。高胆红素血症或核黄疸和肝昏迷都可致脑损伤,从而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因此在怀孕时,小儿出生时或出生后都应预防感染,实行新法接生,接生器械及接生员的手应严格消毒,患病的人不能护理小儿,特别是有肝脏疾病的人不能护理小儿,有甲肝、乙肝等肝病的母亲不要喂奶,仔细观察小儿情况,发现小儿黄疸异常应尽早送医院治疗。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预防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预防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在母孕期避免各种疾病感染及患肝炎,同时对患儿应早诊断、治疗。

  2、预防新生儿乙型肝炎:

  (1)用乙肝人类免疫球蛋白(HBIG)作被动免疫

  对患有急性期或恢复期乙肝以及HBV携带的孕母

  A、分娩前3个月,每月注射1次HBIG,每次200U。

  B、对其所生的婴儿于,生后24h内、1月龄、6月龄各注射HBIG 100U。

  (2)应用乙肝疫苗做主动免疫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分为血源疫苗与基因疫苗。

  基因疫苗优点:用量小,安全性高,可避免受到血源携带的其他极微量或未知微生物感染。

  方法:对HBsAg阳性和(或)HBeAg阳性的产母所生的婴儿按0、1、6程序(出生24h内、1个月、6个月)各在不同侧部位注射接种1此疫苗。12个月时随访,测保护性抗体(HBsAb)。3-5年进行加强接种1次。

  接种后6个月测HBsAg阳性示接种失败。15个月仍阳性示慢性携病毒者。15个月时HBsAg阴性,抗HBs阳性示婴儿得到保护。

  (3)乙肝疫苗和乙肝人类免疫球蛋白的联合应用。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