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诊断 来看看医生是怎样诊断的

时间:2017-03-08    作者:小鑫

  宝宝没征兆地突然发烧,这可能是幼儿急疹了,那么医院是怎样诊断幼儿急疹的呢?一起往下看幼儿急疹诊断文章,你或许会知道。

幼儿急疹诊断

  幼儿急疹诊断

  幼儿急疹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主要发生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

  临床表现:

  幼儿急疹往往突然高热,大多数体温都达到39℃~41℃,患儿体温虽高,但精神和食欲等一般情况良好,这与其他高热患儿不同,可伴有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症状,偶尔可因高热出现抽筋,高热持续3~5天,体温下降出现皮疹。皮疹者首发于颈部和胸部,很快波及全身,出现不规则的小玫瑰状斑点或斑血疹,直径2~3毫米,周围有浅色红晕,压之可以消退。皮疹多为分散性,亦可融合成一片,于1~2内全部退尽,不留色素,也不脱屑。它的特点是热退疹出或疹出热退。

  幼儿急疹诊断检查

  确定诊断主要依据是血清抗HHV-6和抗HHV-7抗体的检测,也可进行病毒分离或PCR(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病毒DNA。

  1、血常规检查在发病的第1~2天,白细胞计数可增高,但发疹后则明显减少,而淋巴细胞计数增高,最高可达90%以上。

  2、病毒分离病毒分离是HHV-6、7型感染的确诊方法。HHV-6、7型可在新鲜脐血单核细胞或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增殖。但需在培养基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A)、IL-2、地塞米松等物质。感染细胞在7天左右出现病变,细胞呈多形性、核固缩、出现多核细胞。感染细胞出现病变后还可继续生存7天,未感染细胞则在培养7天内死亡。由于病毒分离培养费时,不适于早期诊断,一般只用于实验室研究。

  3、病毒抗原的检测病毒抗原检测适于早期诊断,但病毒血症维持时间短,很难做到及时采取标本。目前广泛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和组织内病毒抗原。抗原阳性结果可作为确诊的依据。

  4、病毒抗体的测定采用ELISA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测定HHV-6、7型IgG、IgM抗体,是目前最常用和最简便的方法。IgM抗体阳性,高滴度IgG以及恢复期IgG抗体4倍增高等均可说明HHV-6、7感染的存在。当从脑脊液内测到IgM抗体或IgG抗体时,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存在。IgM抗体一般产生于感染后5天,可持续存在2~3周,IgG抗体于感染后7天产生,4周后达高峰,可持续长时间。但由于疱疹病毒之间存在一定抗原交叉,其他疱疹病毒感染也可引起抗体增高,可用抗补体免疫荧光试验加以鉴别。

  5、病毒核酸检测采用核酸杂交方法及PCR方法可以检测HHV-6、7DNA。由于HHV-6、7均存在潜伏感染,因此有时检测出病毒的DNA,并不能确定处于潜伏状态或激活状态。可用定量、半定量PCR来测定DNA的量,明确是否存在活动性感染。高浓度的病毒DNA提示活动性感染的存在。

  6、其他辅助检查一般病例无需特殊检查,必要时可做X线胸片、心电图等检查。

幼儿急疹诊断

  幼儿急疹家庭护理:

  1、凡与患儿接触过的婴幼儿应在10天内加强观察,如发生高热,就应予以暂时隔离,以免传染给他人。此病是病毒引起,目前尚无特效药物。

  2、患儿出诊后病情就开始逐渐好转,故一般不使用抗生素。

  3、在发病期间,患儿应注意休息,卧床至皮疹消退。

  4、由于高热时有大量的水分损失,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和营养物质。

  5、患病期间的饮食,应以牛奶、米汤、豆浆、粥以及面条等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患儿大多在出疹后4~5天就会康复。

  看完以上文章的妈妈,是否已经对幼儿急疹诊断有所了解,妈妈在得知宝宝患上幼儿急疹后,一定要护理好宝宝,时时刻刻注意宝宝的体温。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