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常发生在刚出生或者出生不久的宝宝身上,疝气很多是先天性原因,也有一些是后天性原因,妈妈应该要从预防入手,防止宝宝小儿疝气,那么该怎么预防呢?一起往下看疝气预防保健文章,你会知道答案。
疝气预防保健:预防
小儿疝气是先天发育异常导致,故很难有效预防,避免早产和低体重儿能够降低其发病率。出生后避免其他疾病引起的哭吵、咳嗽、便秘等使腹内压增高的情况也有助于降低发病率。
1、在照顾孩子的时候,要尽量避免他哭闹,而是让宝宝笑口常开。
2、在饮食上要注意适量、适用,防止宝宝便秘。
3、注意天气变化,早晚温差变化,给宝宝加衣服,减衣服要及时适度,避免感冒着凉。
4、孩子得了疝气之后,如果还不到6个月,可以暂时在家观察,不用做手术,但是如果情况有加重或是孩子已经半岁多了,就需要及时到医院采取治疗。
5、在治疗之后,一定要做好保护工作,防止复发,在运动和饮食方面都要注意,根据医生的嘱咐做好防护。
疝气预防保健:小儿疝气的饮食保健
1、平常多吃一些新鲜有营养易消化的的水果蔬菜,比如苹果、葡萄、橙子、猕猴桃、西红柿、茄子、芦笋等。
2、吃蔬菜的话,要注意尽量做的清淡些,像茄子可以蒸熟然后做成茄子托儿,再加面粉伴着吃;西红柿可以做成蛋汤等。
3、主食方面,多吃些粗粮杂粮,可以助于消化,便于排便。
4、每天早晨空腹喝一杯淡盐水、睡前可以喝一杯蜂蜜,这样会保持排便的通畅,有助于缓解小肠气的症状。
5、酸奶是个好东西,可以多喝,切记不要和碳酸饮料混着喝,避免产生胀气引起小腹病症加重小肠疝气。
小儿疝气病因
小儿腹股沟疝的根本原因是鞘状突没有及时闭合。鞘状突因睾丸或子宫圆韧带下降而形成,多在出生后一年以内闭合。新生儿和半岁以内的婴儿鞘状突多未完全闭合,但鞘状突未闭合并非都形成疝,如果婴儿腹壁不够强健,比如早产儿、低体重儿更容易发生腹股沟疝。其他情况如:过度用力哭闹、便秘、咳嗽等使腹内压增高的情况,也会促使疝的形成。右侧睾丸下降一般比左侧晚,鞘状突闭合时间也长,故右侧腹股沟疝较左侧多见,单侧比双侧多见。小儿脐疝的发生原因是脐环没有闭合。脐环在胚胎期即形成,并随胎儿成长而持续收缩,正常新生儿的脐环直径约为1cm,正常情况下在出生后脐环继续缩小直到最终闭合。婴儿脐带脱落后,脐部瘢痕是一个先天性薄弱处,同时在婴儿时期,两侧腹直肌前后鞘在脐部未合拢,留有缺损,这就给脐疝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各种使腹腔内压力增高的因素,如哭闹、便秘、腹泻、咳嗽等,皆可促使小儿脐疝的发生。
小儿疝气特征性临床表现
腹股沟区或脐孔出现时有时无或时大时小的包块。包块在站立以及哭吵等使腹内压增高的情况下出现或者变大,而发生早期平卧或停止哭吵后包块多可自行或用手按压后消失。患儿早期除除特征性肿块表现外多无显著不适,家长多因发现患儿腹股沟局部小肿物、阴囊两侧不对称或脐孔处包块而带其就诊。随着年龄增长,疝囊将不断增大,并可发生嵌顿和绞窄的可能性,甚至引起睾丸或卵巢梗塞、萎缩,故应适时治疗。
看完以上文章的妈妈,是否已经对小儿疝气预防保健有所了解,其实很多小儿疝气是宝宝过度的哭闹或者是便秘、咳嗽等使腹内压增高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