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宝宝还小,免疫能力是很脆弱的,稍不如意,就极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害。其实很多父母并不知道,原来宝宝也会得疝气。那么,造成自家小宝宝疝气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疝气形成的原因
1.鞘状突关闭不完全
宝宝还没出生的时候,“腹膜鞘状突”的存在能够使睾丸顺利降到阴囊内或者加固子宫圆韧带。正常情况下,宝宝出生以后腹膜鞘状突就会完全闭合的,一旦没有闭合好并且留有相对宽阔的间隙的话,一些原本在腹腔内的组织等就会借由这个间隙突出去,使得原本平坦的体表此时能够看到明显的凸起。这种情况称之为斜疝,斜疝形成以后,小肠、卵巢、输卵管都会到达鞘状突处,这就是疝气。阴囊水肿的形成则是由于阴囊内流入了腹腔液。有的男宝宝多发右侧腹股沟疝,这是因为右侧的睾丸不仅下降时间迟于左侧,而且鞘状突闭合也相对晚。当然极个别女宝宝也会出现斜疝的情况,这与宝宝腹壁比较薄有关。
2.脐部闭合不完全
这种情况一般会导致脐疝的发生。具体有两种状况,一是宝宝脐部先天没有得到正常发育,脐环闭合不彻底;二是在脐带脱落之后脐带根部与脐环没有比较吻合地粘连。无论哪一种情况,遇到宝宝腹压上升,就给了肠管与网膜可乘之机。
3.气血不畅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宝宝的体质问题是导致疝气的一个重要原因。宝宝体质偏弱或者发育不良,使得寒气、浊气、湿气等进入体内抬高了腹压造成气血不畅,腹压升高以后,体内的膀胱、盲肠、输卵管等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四处钻空子。从根源上说,气血不畅乃疝气之根。
4.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病理性原因以外,一些生活中不注意的细节也会导致宝宝疝气,比如打喷嚏、咳嗽、哭闹或者大力排便等。另外有的宝宝肚子上很多肥肉,这也可能诱发疝气。
▎疝气的检查治疗
检查
1.触诊:确诊之前进行检查的话一般会让宝宝站立吹气球,在吹的过程中宝宝腹压会上升,如果此时观察到宝宝腹股沟处有肿物,基本可以初步判断为疝气。如果宝宝年龄太小或者其他原因无法吹气球的话,可以选择让宝宝躺在检查床上然后用力抓某样东西或者跟宝宝抢夺玩具使其哭闹,当宝宝用力做上述动作的时候,同时用手细摸阴囊或者腹股沟,如果感觉有丝滑的摩擦感基本就是有疝气了。患阴囊水肿的宝宝在阴囊处有位置固定的水囊,并且在光线照射下是通透的。几乎所有的宝宝腹股沟疝气通过触摸就可以确诊,但是进一步提高准确度,与睾丸肿瘤、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区分的话,还要额外做超声波。
2.临床检查:有脐疝但没有并发症的宝宝重点检查两项,即心电图和肝功;宝宝发现有肺腹部的并发症但是没有最终确诊的话,可以做系列检查像肝功、血肌酐、心电图以及血尿素氮胃肠道疾病的超声检查。
治疗
1.非手术
脐疝直径不足1.5cm的宝宝在两岁之前能够自行恢复,可以用医用胶带或者弹性比较好的腹带缠绕患处。因为较小的宝宝即使得了疝气,大部分能够回位。
(1)弹性腹带法:比较适合年幼的宝宝而且操作简便,白天的时候让宝宝戴上这种腹带,休息的时候取下来,并且松紧度要灵活。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对疝气包块起到约束作用,还不会影响宝宝正常的饮食作息和腹部正常发育。
(2)胶布粘贴法:把医用胶布裁成5厘米宽,比宝宝腰围长6~10厘米的样子,在一头前5厘米处用剪刀裁成箭头状,然后另一头剪一个小口方便箭头端插入。胶布两端插好以后,可以在宝宝粘胶布的腰背部用纱布垫一下。注意胶布贴得过紧或过松都是不可取的,比较好的状态是让疝囊凹进去或不那么紧实。纱布不用频繁更换,一两个星期换一次就可以,3~6个月以后就能够停用了。宝宝的日常活动会使胶布脱落,所以最好在胶布最外层用松紧带再固定一下。为了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建议让专业人员为宝宝粘贴纱布。
2.手术
宝宝两岁之后脐疝仍未恢复的话就要考虑手术了。手术切口呈弧形,位置在脐疝下缘1~2厘米处。先使皮瓣游离,把两侧的腹直肌前鞘呈现出来。切开腹白线和疝囊以后,如果看到的疝囊已经破碎则进一步切开腹膜。然后让肠管回位,把疝囊切掉,在疝环处缝合腹膜切缘。缝合腹横筋膜时要横向,缝合腹白线时为纵向来缝闭脐环以及修复腹壁比较脆弱的部位,最后把保留脐孔的皮瓣按原位缝合。
当然,具体治疗方案的选择要视宝宝的情况而定,家长要主动与医生沟通商议。
▎婴儿疝气如何护理
1.要尽量让宝宝情绪稳定,有个好心情;不要让宝宝接触灰尘或其他能引起咳嗽喷嚏的物品。
2.让宝宝多休息,如果躺卧或者坐下时要轻推肿物和腹部,避免挤压。
3.拒绝剧烈运动,像快速奔跑、久站、久蹲等活动尽量不要让宝宝参与,以卧床为主。
4.因为宝宝疝气与气血不畅有关,所以可以有选择性地让宝宝吃一些营养的补气食物,肉鱼蛋奶,豆类都是可以的,还要注意预防便秘,用力排便会使疝气发生更远的移位。
5.宝宝患疝气以后往往体质下降,所以适度的锻炼能够帮助宝宝恢复体力。
▎如何预防宝宝疝气
1.密切观察:家长要有意识地关注宝宝的健康状况,如触摸宝宝的阴囊或腹股沟部位,看看有无包块,包块的位置是不是固定等等,有可疑情况要主动咨询医生。
2.放松腹部:有的宝宝容易着凉肚子痛,所以家长喜欢给宝宝包裹一些紧身的防寒衣物,但是这些衣物过紧的话,很容易使宝宝的腹压升高,这就为疝气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另外宝宝学习走路的时间不宜太提前,也不好久站,这些都有可能引起宝宝肠管下坠造成腹股沟疝。
3.合理饮食:宝宝的食谱应该是营养均衡且富含膳食纤维的,这样有助于宝宝排便;如果发现宝宝排便困难,要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宝宝排便,排便太用力的话可能会诱发疝气。
4.避免感冒:宝宝很容易因为天气变化而出现身体不适,所以家长可以提前采取相关措施,如根据天气预报制定出行计划等措施进行预防。一旦宝宝感冒咳嗽,要及时吃药来减轻咳嗽剧烈程度,还要安抚宝宝情绪,避免用力哭闹。因为咳嗽和哭闹都会升高腹压,诱发疝气。
5.警惕哭闹:当宝宝没缘由地哭闹且不止一次时,家长就要注意了,不排除宝宝疝气的可能,最好是带宝宝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6.愈后保健:有疝气病史的宝宝更要注意保健,在饮食运动等方面都要多加注意,防止复发。还要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