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玫瑰疹的病因 很多宝宝都是病毒感染

时间:2017-03-15    作者:小鑫

  很多妈妈,特别是一些没有经验的妈妈,都不知道让宝宝患上婴儿玫瑰疹的病因是什么,带着这个疑问,下面小编为各位妈妈分享一篇关于婴儿玫瑰疹的病因文章,希望妈妈们能喜欢。

婴儿玫瑰疹的病因

  婴儿玫瑰疹的病因

  婴儿玫瑰疹的发病原因主要是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以及宝宝免疫力低下所导致,具体为:

  1、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

  婴儿玫瑰疹病原体为人类疱疹病毒6型。由于人体对此病毒感染后会出现免疫力,所以很少出现再次感染,因此病毒的传播原不仅是已患病的宝宝,更为常见的是父母及家人中的健康带病毒者,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胎儿可以通过胎盘从母体得到抗体,出生后4个月时抗体阳性率为25%,11个月时为76%,5岁时90%,17岁时达98%。婴儿玫瑰疹多见于6-18个月的宝宝,3岁后少见,春、秋雨季发病较多,没有男女性别的差异。

  2、宝宝抵抗力低下。

  1岁以内的宝宝发育不完全,抵抗疾病的能力差。特别是6个月后的宝宝,来自于母体的抗体等抗感染物质以及铁等营养物质水平慢慢下降,而宝宝自身合成抗体的能力还不完善。所以,宝宝抵抗感染性疾病的能力逐渐下降,容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尤其常见的是感冒、发烧。

  婴儿玫瑰疹的临床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为7~17天,平均10天左右。起病急,发热39~40度,高热早期可能伴有惊厥,病人可有轻微流涕,咳嗽、眼睑浮肿。眼结膜炎,在发热期间有食欲较差、恶心、呕吐、轻泻或便秘等症状,咽部轻度充血,枕部,颈部及耳后淋巴结肿大,体温持续3~5天后骤退,热退时出现大小不一的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压之退色,初起于躯干,很快波及全身,腰部和臀部较多,皮疹在1~2天消退,无色素沉着或脱屑。肿大的淋巴结消退较晚,但无压痛。在病程中周围血白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可达70%~90%。婴幼儿婴儿玫瑰疹一般是HHV-6,HHV-7/HHV-8导致,可造成多脏器的损伤。

婴儿玫瑰疹的病因

  婴儿玫瑰疹的诊断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点,发病年龄和发病季节,有以下几点:

  1.骤起高热,而其他临床症状较轻。

  2.颈、枕、耳后淋巴结肿大压痛。

  3.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减少,淋巴细胞分类计数较高。

  4.发病年龄在2岁以内。

  婴儿玫瑰疹的鉴别诊断

  1.麻疹

  上呼吸道卡他症状重,病初口腔黏膜有Koplik斑,发疹和发热可同时存在。

  2.风疹

  出疹前已发热6~24小时,高热同时发疹,颈后、枕后淋巴结肿大。

  3.药疹

  有服药史,末梢血淋巴细胞不高。

  婴儿玫瑰疹的治疗

  婴儿玫瑰疹一般预后较好,一般无需进行特殊的治疗,只要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并给予对症的治疗治疗,几天后便会痊愈。对于幼儿婴儿玫瑰疹的判断,家长可观察孩子是否有持续高烧3~4天,且体温在39~40℃之间,热退后周身迅速出现皮疹,有类似感冒等症状。在确诊孩子患婴儿玫瑰疹后,家长应要让孩子多休息,保持室内安静和空气的新鲜,减少孩子的活动量,并做好防护和隔离,以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婴儿玫瑰疹对婴儿健康并没有什么影响,出过一次以后也不会再出。减少抗病毒、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但有少数患儿可出现并发症,故病程中应注意观察及进行相应的鉴别诊断。

  1.一般治疗

  患儿卧床休息,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要多饮水,给予易消化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B.C等。

  2.对症治疗

  高热时物理降温,适当应用含有“扑热息痛”或“布洛芬”成分的婴幼儿退烧药(例如:泰诺林、百服宁、美林等),一旦出现惊厥给予苯巴比妥钠或水合氯醛,可适当补液。

  3.中医治疗

  早期治宜疏风解表,出疹期宜清热凉血。

  看完以上文章的妈妈,是否已经对婴儿玫瑰疹有所了解,如果妈妈判断出宝宝患上婴儿玫瑰疹之后,一定要做好护理工作,注意卫生,让宝宝多喝水,这样宝宝才好的快。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