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是一种小儿常见口腔疾病,常常发生在婴幼儿身上,那么患有鹅口疮的宝宝要怎样去治疗呢?下面小编就为各位妈妈分享一篇关于鹅口疮治疗方法有哪些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妈妈们。
鹅口疮治疗方法有哪些
1、用药治疗
(1)局部用药
鹅口疮比较容易治疗,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创面上,每4小时用药一次,疗效显著。 局部用药鹅口疮比较容易治疗,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创面上,每4小时用药一次,疗效显著。
(2)全身用药
症状严重的宝宝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药物,如制霉菌素或克霉唑等,进行综合治疗。
用棉花千蘸些制霉菌素溶液(每10毫升冷开水中含20万单位制霉菌素)涂在口腔患处,或用1%龙胆紫涂口腔;或用2—3%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洗口腔;或涂些冰硼散或硼砂甘油。以上药物每天可涂3—4次。
吃奶后用1%龙胆紫溶液滴于新生儿的舌下,让其舌头活动而转涂到整个口腔。一般每日滴2—3次,同时补充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每日二次,每次各一片,压碎成粉,加水溶解后喂。
(3)妈妈饮食
哺乳妈妈的饮食清淡,忌辛辣、酒类刺激性食品。一次喂乳不宜过饱,便秘者可喂服青菜汤。小儿奶瓶、奶头、餐具应经常清洁消毒。
2、按摩治疗
(1)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300次。
(2)清肝经300次,清心经300次,揉小天心50次。
(3)患儿俯卧,家长以手掌蘸少许麻油,沿脊柱两侧以小鱼际着力上下推擦背、腰部,以热为度。
(4)清胃经50次,揉板门50次,然后,从横纹推向板门20次。
(5)按揉大椎穴1分钟。
鹅口疮的病因
由白色念珠球菌所引起的,白色念珠菌就是许多微生物中的一种,但白色念珠球菌在健康婴幼儿的口腔里也常可发现,但并不致病。其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机体的适应性和抵抗力,因此该病常见于口腔不净、营养缺乏的婴幼儿。
1、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婴儿出生时通过产道,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奶头不清洁都可以是感染的来源。
3、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婴幼儿在6-7个月时开始长牙此时牙床可能有轻度胀痛感,婴幼儿便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就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
4、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有时因交叉感染可患鹅口疮。
5、长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造成体内菌群失调,霉菌乘虚而入并大量繁殖,引起鹅口疮。
鹅口疮是可以预防的,为了减少对宝宝伤害,新妈妈们要注意以下四点预防措施:
1.平时注意孩子的口腔卫生,给孩子喂食以后帮助孩子清洁口腔,如果孩子年龄小,可以用温湿的纱布清洁口腔,如果孩子年龄大一些,则可以让孩子用水漱口。
2. 如果孩子是母乳喂养,母亲在每次给宝宝喂奶前,应该先用温水将乳头清洗干净,双手也要洗干净之后,再抱宝宝喂奶。宝宝所用的奶瓶等食具都要保持清洁,要煮沸消毒后才可使用。
3.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健康,多给宝宝提供容易消化吸收、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并适当增加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供给,如动物肝脏、瘦肉、鱼类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增强体质,这些都可避免鹅口疮的发生。
4. 不乱用抗生素。因为在给孩子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时候,抗生素可能会杀灭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细菌,从而导致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引发鹅口疮,医学上称之为菌丛失调。给孩子治疗鹅口疮的时候,应该停用抗生素,如果有重大的疾病必须使用抗生素,则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看完以上稳文章的妈妈,是否已经对鹅口疮治疗方法有哪些有所了解,如果妈妈发现宝宝有类似鹅口疮的症状,妈妈可以带宝宝去医院看医生,让医生来开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