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诊断是怎样的 小编为您解答

时间:2017-05-12    作者:小鑫

  幼儿急疹,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了解过呢?它主要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由人类疱疹病毒6、7型感染引起。那么,你知道幼儿急疹诊断是怎样的吗?带着问题,下面请跟随小编来了解了解吧!

幼儿急疹诊断是怎样的 小编为您解答

幼儿急疹诊断

  幼儿急疹诊断是怎样的

  2岁以下的婴幼儿突然高热,无其他系统症状,热退时出现皮疹,应该考虑此病。本病需要与肺炎球菌脓毒血症及麻疹、风疹和川崎病等进行鉴别。与风疹鉴别较为重要,因两者皮疹相似,但风疹患儿热度不高,发热的同时出现皮疹,耳后和枕部淋巴结肿大更明显。而幼儿急疹是高热3~5天后热退疹出。

  幼儿急疹的病因

  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是主要病因,绝大多数ES由HHV-6B型感染引起,极少由A型感染引起。幼儿急疹及发热性疾病中,B型的感染多见,在免疫抑制病人,两型感染均可见。其他少见的病因有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柯萨奇病毒A和B、埃可病毒、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

  HHV-6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科病毒的形态特征,病毒颗粒呈圆形,由162个壳粒组成20面体对称的核衣壳,直径90~110nm;外面由皮质粒组成皮质层,厚20~40nm;最外面覆盖一层脂质膜,表面有不规则糖蛋白突起。核心是线状双链DNA缠绕在一核心蛋白周围形成轴丝;成熟释放的病毒颗粒直径180~200nm。

  HHV是1990年首次从健康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分离、此后又从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体内分离出该病毒。病毒颗粒直径约200nm。HHV-7有囊膜。与HHV-6、CMV同属于β-疱疹病毒科。

幼儿急疹诊断

幼儿急疹诊断

  幼儿急疹的临床表现

  1.发热

  潜伏期1~2周,平均10天。多无前驱症状而突然发生高热,体温39℃~40℃以上,高热初期可伴惊厥。患儿除了有食欲缺乏外,一般精神状态无明显改变,但亦有少数患儿有恶心、呕吐、咳嗽、鼓膜炎症、口周肿胀及血尿、极少数出现嗜睡、惊厥等,咽部和扁桃体轻度充血和头颈部、枕部淋巴结轻度肿大,表现为高热与轻度的症状及体征不相称。

  2.出疹

  发热3~5天后,热度突然下降,在24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热退同时或稍后出疹,皮疹为红色斑丘疹,散在,直径2~5毫米不等,压之褪色,很少融合。皮疹通常先发生于面颈部及躯干,以后渐渐蔓延到四肢近端。持续1~2天后皮疹消退,疹退后不留任何痕迹,没有脱屑和色素沉着。部分患儿早期腭垂可出现红斑,皮疹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消退。

  3.其他症状

  包括眼睑水肿、前囟隆起、流涕、腹泻、食欲减退等。部分患儿颈部淋巴结肿大。

  编后语:通过以上学习了“幼儿急疹诊断是怎样的”等相关内容后,大家对此是不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了呢!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育儿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