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血库的全称主要用途及保存方法,脐带血是指新生婴儿脐带被结扎后由胎盘脐带流出的血, 因此,脐带血已成为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来源,特别是无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的来源。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类生物资源,下面让我们看一下什么事脐带血的全称
脐带血库的全称
脐带血库全称叫“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是专门提取和保存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并为患者提供查询的特殊医疗机构,国际上也称之为“脐血银行”或“生命银行”。它包括公共库和自体库两种。
脐带血库的全称
主要用途
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可以用来治疗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包括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淋巴瘤等)、血红蛋白病(如海洋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疾患、自身免疫性疾患、某些实体肿瘤(如小细胞肺癌、神经母细胞瘤、卵巢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
保存储藏
保存方法
脐带血可以保存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里。在脐带血库里脐带血经过检测、分离、制备等多道医学工序,冷冻在-196℃的深低温液氮中,并能长期保存。
保存好处
脐带血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如下优点: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未受到放射、药物、毒物、病菌或其他环境污染。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增殖能力较骨髓内的强。
脐带血的采集较容易、不具伤害性,不会对产妇及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
脐带血于出生即可存放在-198℃液氮中储存,可随时取用。
以脐带血做异基因移植时,较少有排斥反应,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的程度亦较骨髓轻。
储存期限
现有的实验数据资料表明,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冻存十余年后仍有较好的活性,脐带血的保存历史也有近二十年,从理论上讲可以长期保存。现代最新的保存技术已与以往的保存技术不能同日而语,在以往的保存技术下,造血干细胞已有40余年的保存历史,普通组织细胞的保存历史也有百余年,最新的保存技术已用程控降温,添加细胞内、外保护剂等技术克服了以往冷冻时对细胞损伤的问题,北京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采用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干细胞保存技术,所以从保存技术上说,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可以在北京脐血库长期保存。
临床使用
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有30年的历史,80年代以前都是以骨髓移植为主。50年代以后又出现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90年代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成为继骨髓和外周血后又一个新的造血干细胞的来源,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据统计,全世界骨髓库有七、八百万人登记,使用机率只有0.1%-0.2%,而脐带血库则存有7万多份,经过短短数年,使用率已达3%左右。
骨髓移植
脐带血采集时对产妇、新生儿无影响。脐带血移植时HLA不须完全相合,同胞间有75%的机会适合使用,非亲属间适合使用的机会也大为增加。也发生较少排斥反应,程度也较轻。
骨髓移植是用针插入骨中抽取,需骨髓穿刺,麻醉并住院一天,局部有时会淤血或疼痛。移植时HLA须完全相合,同胞间约有25%的机会相合,非亲属间的配对成功率只有十万分之一。排斥反应较重,常是造成移植失败的主因。
随着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被卫生部批准为三类医疗技术在临床广泛使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使用数量也逐年上升,世界脐血库联盟数据显示:脐带血的综合使用比率超过1/10,远超骨髓库1/1000的使用率,已经成为造血干细胞临床移植术医生的新选择。
脐带血库的全称
脐带血库
概述
脐带血库全称叫“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是专门提取和保存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并为患者提供查询的特殊医疗机构,国际上也称之为脐血银行(CORDBLOODBANK),或生命银行(LIFEBANK)。它包括公共库和自体库。
为什么要建立脐带血库?
脐带血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可以代替骨髓干细胞进行移植,治疗很多不治之症。而且疗效好,副作用小,医疗费用低。但是由于干细胞移植需要配型,非亲属之间的配型完全相同的的概率极低,寻找供体非常困难,所以需要有大基数库存才有意义,且婴儿出生时的脐带血须立即处理并保存,否则即成废物。因此建立脐带血库就可以把脐带血造血干细胞这一人类重要的生物资源储存起来,达到取之于大众,为大众服务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满足个人自体储存的特别需要,以备日后不时之需。
血库类型
它包括公共库和自体库。一般来说公共库是供着捐献的样本,都做了HLA分型,可以对所有患者进行配型,而自体库只能向储户在需要时供其使用,或者经过其同意后方可使用。
以上是对脐带血库的全称的了解,近十几年的研究发现,脐带血中含有可以重建人体造血和免疫系统的造血干细胞,可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