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马牙与鹅口疮的区别 妈妈要知晓

时间:2016-07-21    作者:小鑫

  很多妈妈都会发现宝宝出生后不久,没有牙齿的小嘴巴里出现了一些白色或浅黄色的小斑点,其形似牙齿。很多妈妈见到这种状况都会吓得不行,担心宝宝是不是生病了。一般来说,马牙和鹅口疮都会有这种相似的症状,但是马牙是一种正常的身体现象,只有鹅口疮才是病症,需要及时治疗。那么宝宝马牙与鹅口疮的区别是什么呢?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宝宝马牙与鹅口疮的区别

图片来源于华盖

●宝宝马牙与鹅口疮的区别

  “马牙”,医学术语称为上皮珠,是指宝宝出生1个月到一个半月左右,在上颚中段偏向两侧处和牙根处出现的一系列白色或浅黄色的小斑点,其形似牙齿,故称为马牙。但是,它不管从外观还是功能上都与牙齿毫无关系。

  马牙的出现本属于正常,且一般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但是有时候马牙让宝宝有很痒,或者很胀的感觉,是他们出现烦躁不安,咬奶嘴等现象。般来说,出生后几个月,马牙会慢慢脱落。如果因为缺乏营养,马牙未能及时掉落也不妨,不必特意治疗。

  鹅口疮是宝宝常见的口腔疾病,多在宝宝缺乏营养或身体素质较差时发作。其原因在于白色念珠菌感染造成的。宝宝可在母亲产道中被此类病菌所感染,或因为乳头或成人手指带菌而被感染。

  鹅口疮的表征之一,是牙龈处有许多白色细小粘膜附着于口腔。病情初期,宝宝没有明显不适感觉,最多吃饭时觉得不舒服。

  等到病情比较严重时,宝宝出现疼痛、情绪不安、食欲不振、哭泣不止等情况,甚至会出现低烧不退的现象。

  如果病灶向咽部发展,就会影响宝宝的吞咽动作,如扩散到呼吸道会诱发肺炎,甚至全身感染。

  鹅口疮在外观上与“马牙”相似,难以区分。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用棉签擦拭这些粘膜,如果可以擦掉,并且这些粘膜下方出现了明显的血迹,那就说明宝宝可能患有鹅口疮。宝宝就需要接受涂片化验来进一步确诊病情。

  如果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大片菌丝和芽孢。这时候家长就该带宝宝接受治疗了,不然口腔里的那些斑点就会日渐增多,最后甚至会连接在一起。其主要治疗手段是每餐后用1.5%的小苏打溶液漱口。

宝宝马牙与鹅口疮的区别

图片来源于华盖

●宝宝长马牙怎么办

  宝宝生了马牙,有些父母对此十分的紧张,他们总认为这是一种疾病,总想着去治疗它。于是就想用毛巾蘸取盐水擦去马牙,或试图用针挑破马牙。

  其实,上述的做法适得其反。一些外界的刺激,比如尖锐物体的接触或摩擦等,不但不利于去除马牙,反而会损伤宝宝本来就十分较弱的口腔。

  在宝宝薄如蝉翼的口腔粘膜下,毛细血管如蛛网般密布,稍有不慎就会遭受损伤。更加可怕的是,宝宝的免疫能力非常薄弱,口腔部位的哪怕一点点微小的伤口都会增加宝宝遭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风险,甚至造成败血症,使宝宝有性命之虞。

  正确的做法是:如马牙的体积尚小时,一般不予过问;如马牙长的太大了,影响宝宝喝奶,则使用经过2%红汞消毒的钢针,小心的将其刺破,并将其内部的物质释放干净就可以了。

●马牙护理禁忌

  有些人不知道“马牙”的来历,以为是一种病,拿针去挑,或用布去擦,这都是很危险的,因为宝宝口腔黏膜非常薄嫩,黏膜下血管丰富,而宝宝本身的抵抗力很弱,针挑和布擦容易损伤了口腔黏膜。所以如果马牙并未影响到宝宝进食,就无需处理。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