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对一个家庭来说是新的开始,虽然充满着幸福快乐,但也不乏苦恼和疑虑,因为宝宝的身体跟成人不一样,有很多身体现象对爸妈来说也是第一次碰到。比如很多爸妈都会发现自家宝宝的口腔里出现了白色或黄白色的小泡或小点。会因此感到担心,害怕宝宝是生病了,其实这种现象叫做马牙,并不是病。那么宝宝长马牙怎么办才好呢?下面就跟着育儿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图片来源于华盖
●马牙是什么
马牙是在宝宝牙肉(上腭中线两侧、齿龈边缘)上生长的白色或黄白色的小泡或小点。
马牙形状很像新长出来的乳牙,大多数宝宝在出生后4-6周时出现马牙,一般宝宝百日外即不会出现这种现象,所以可以很好的与乳牙区别开来,俗称“马牙”或 “板牙”。
马牙不是病,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不会对宝宝成长发育造成大的影响,一般会在宝宝出生后的几个月内消失。
马牙在医学上又叫做上皮珠,上皮珠是由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
马牙一般没有不适感,个别宝宝可能会出现爱摇头、烦躁、咬奶头,甚至拒食的现象,这是由于局部发痒、发胀等不适感引起的,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
“马牙”不影响宝宝吃奶和乳牙的发育,它在出生后的数月内会逐渐脱落,有的宝宝因营养不良,“马牙”不能及时脱落,这也没多大妨碍,不需要医治。
马牙并不是真正的牙。它的大小、形状以及内部结构都不像牙齿,也不能行使咀嚼功能。马牙不是病,它是牙齿发生过程中伴发的现象,并不是每个宝宝都长。宝宝吮奶过程中牙床和乳头摩擦,经过一段时间后“马牙”便会自行脱落。
图片来源于华盖
●宝宝长马牙怎么办
宝宝生了马牙,有些父母对此十分的紧张,他们总认为这是一种疾病,总想着去治疗它。于是就想用毛巾蘸取盐水擦去马牙,或试图用针挑破马牙。
其实,上述的做法适得其反。一些外界的刺激,比如尖锐物体的接触或摩擦等,不但不利于去除马牙,反而会损伤宝宝本来就十分较弱的口腔。
在宝宝薄如蝉翼的口腔粘膜下,毛细血管如蛛网般密布,稍有不慎就会遭受损伤。
更加可怕的是,宝宝的免疫能力非常薄弱,口腔部位的哪怕一点点微小的伤口都会增加宝宝遭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风险,甚至造成败血症,使宝宝有性命之虞。
正确的做法是:如马牙的体积尚小时,一般不予过问;如马牙长的太大了,影响宝宝喝奶,则使用经过2%红汞消毒的钢针,小心的将其刺破,并将其内部的物质释放干净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