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硬肿症主要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好发于低龄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常发生在出生后7-10天内。新生儿硬肿症的症状为主要体现在体温不升、皮肤硬肿、器官功能损害等,简单来说就是冷、硬、肿。那么新生儿硬肿症的诊断有哪些?硬肿症的有哪些预防措施呢?
新生儿硬肿症也是有诊断标准的,通常按照新生儿皮肤硬肿程度、硬肿症病情以及硬肿症皮下脂肪韧度三个方面进行新生儿硬肿症的诊断:
1、皮肤硬肿范围诊断
轻度:硬肿范围小于30%。
中度:硬肿范围在30%~50%。
重度:硬肿范围大于50%。
2、硬肿症病情诊断分度
1989年全国新生儿学组会议讨论的标准
轻度:硬肿范围<20>35℃,肛-腋温差正值,器官功能改变无或轻度功能低下。
中度:硬肿范围20~50%,体温<35℃,肛-腋温差0或正值,器官功能损害明显。
重度:硬肿范围>50%,体温<30℃,肛-腋温差负值,器官功能衰竭、DIC、肺出血。
身体各部面积百分比的估计:头颈部20%,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上肢18%,双下肢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