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呢?新生儿硬肿症是一种由寒冷损伤、感染或早产引起的寒冷综合症,一般发生在新生儿出生的7到10天内。最常见的是寒冷损伤,其特点是皮下脂肪硬化和水肿,多发生在寒冷季节,所以,家长们特别要注意在冬季做好预防。
图片来源于华盖
●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病原因
1、新生儿发育不完善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新生儿体温调节差,代谢功能不成熟,导致新生儿的体温易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体表面积大,散热多,而糖原及棕色脂肪储备少,产热不足。
2、新生儿皮下脂肪薄且软脂酸多
新生儿皮下脂肪含软脂酸较多,在低温时容易凝固变硬,为发病的内在因素。再加上新生儿皮下脂肪较薄、皮肤毛细血管丰富,体表面积相对较大,较容易散热。
3、天气寒冷导致受寒
受寒、环境温度过低、且无适当保暖,末梢血管收缩,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棕色脂肪分解。如寒冷刺激时间持续,将导致一系列生化和生理功能改变。但天热也偶有发生。换尿布、洗澡时,均易受低温影响。
4、新生儿能量储备少
新生儿糖原及棕色脂肪贮备少,应激状态下贮备消耗过度,如不及时补充将因贮备耗竭而丧失产热能力。
5、喂养不及时
喂养不及时、水分和热量供给不足、或有其他疾病(窒息、颅内出血、肺炎、败血症等),导致循环不良,亦为有关因素。
6、早产儿硬肿症原因
早产儿由于脂肪量少,产热贮备力差,有严重感染、窒息的新生儿由于脂肪产热过程受抑,而更容易发生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有哪些症状
1.体温不升
主要的表现是体温太低,身体或者四肢的末端发凉,体温低于三十五摄氏度,情况严重时体温会低于三十摄氏度。
(1)产热良好新生儿:腋下温度高于肛门温度,且两者之差在+0-0.9度之间。通常病程时间较短,病情轻微,硬肿覆盖的范围较小。
(2)产热衰竭新生儿:腋下温度比肛门处低,两者之差为负值。一般病程较久,病情严重,硬肿覆盖的范围较大,常出现脏器功能衰竭。
2.皮肤硬肿
(1)皮脂硬肿:皮肤变得坚硬,并且和皮下组织紧紧地贴在一起,不能提拉起来。情况严重时,四肢会僵硬,不能自由活动。
(2)水肿:用手指压,皮肤会凹陷下去。
(3)皮肤出现的硬肿是对称的,腿部、臀部、脸部等部位的皮肤比较容易出现硬肿的情况。
(4)皮肤发红或者发黄,如果循环不正常情况很严重,皮肤会呈苍灰色或者变得青紫。
(5)有些情况下,皮肤只会变硬,但是不会浮肿。颜色苍白,看上去像橡皮,且出现在大腿和臀部处。这种硬肿症与患上感染性疾病有关。
3.器官功能损害
(1)轻者:孩子器官功能衰退,出现不吃食物、不哭闹、反映迟钝、心跳变慢、心电图和血生化异常之类的情况。
(2)重者:多个器官的功能衰竭,会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之类的情况。
图片来源于华盖
●新生儿硬肿症的预防措施
1、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加强产前检查,减少早产儿的发生。
2、寒冷季节和地区应为产房装配保暖设备。
3、新生儿一旦娩出即用预暖的毛巾包裹,移至保暖床上处理。
4、对高危儿做好体温监护。
5、积极早期治疗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不使发生硬肿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