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因为家庭因素或者周围环境因素产生心理问题,儿童攀比心理就是其中的一个表现,攀比之风的盛行,应当引起我们家长的重视。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是会滋长有害心理的,还会引起互相嫉妒,闹不团结,甚至导致损害他人的利益。在攀比的后面,是有孩子好强的心理在起作用的,它包含着孩子对外界事物敏锐的观察和注意。儿童攀比心理有什么表现呢?一起随我去了解下。
■儿童攀比心理有什么表现
攀比心理也分好与坏,按它们造成的结果不同,分为:
· 正性攀比
所谓正性攀比,就是指能产生积极作用的攀比。正性攀比往往能指引孩子产生积极向上的正当竞争,会使孩子主动乐观的解决问题、奋发向上。比如在学习成绩上的攀比,这一次考试成绩没有超过xx同学,下一次一定要超过他;比如孩子比赛拿到了奖品,心里想:我比全班同学都厉害,是第一名,下次还要拿奖品等等,都是正性的攀比心理。父母正确的指引,只会产生正能量,进一步促使孩子主动用心的学习。
· 负性攀比
所谓负性攀比,就是指只会产生负能量的或者盲目自大的攀比心理。比如“我拥有的都比别人的好,鞋子衣服只穿名牌的”;比如出去吃饭只吃高档饭店的,如外国料理、披萨等等;比如玩具也要别人没有的:手机、平板等;或者随意夸大自身没有的条件,比如“我爸是局长”、“我家开劳斯莱斯”等等。这种攀比都会使孩子产生自卑消极的心理,会使孩子不把“小聪明”用在学习上,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如随意打骂其他孩子、偷父母的钱等等。
■儿童攀比心理形成原因
1.生活水平提高,让孩子乐于攀比
以前孩子都上不起学,有些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甚至需要孩子的劳动力,根本无法产生攀比心理。现在,随着全面进入小康生活,大部分人都不会存在温饱问题。一旦生活富足,父母就会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吃穿用品。在生活方面,父母都不想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差,于是也不管孩子的要求合不合理,全都尽量满足,长期下来,自然而然就会使孩子形成攀比心理。
2.过分溺爱滋生攀比心理
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现在的孩子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而父母则很溺爱孩子。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正确合理,也不顾次次满足孩子会产生什么样的坏处,父母都选择直接顺从。这种没有限度的溺爱、顺从,使得孩子产生了不当的攀比心理。
3.孩子多是天真幼稚的天性
小孩子天真幼稚的天性、极大的好奇心理、极强的模仿能力,再加上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价值观、人生观,无法辨别是与非、好与坏、美与丑以及善与恶,这些都是小朋友产生攀比心理的心理因素,但是这些因素经常父母忽略。
4.家长太过自卑
虽然21世纪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但仍有部分的家庭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生活并不富足,无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父母担心孩子因此而被人看不起,所以每当孩子向父母开口要东西或要零花钱时,父母会不加考虑地直接同意。认为即使生活条件再不好,也不能耽误孩子,这也是诱发了小朋友攀比的病态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