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是川崎病的特征,并且还会持续几天的高热。川崎病是一种血管炎疾病,家长发现了一定要及时送医治疗,那么小儿川崎病的发病年龄是什么时候呢?一起往下看文章,你会知道答案。
小儿川崎病的发病年龄
小儿川崎病的发病年龄
川崎病是一种少见病,但和过敏性紫癜一样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它在小年龄儿童中是一种常常需要排除的疾病。大约80%的患儿发病年龄小于5岁。男孩发病略多于女孩。尽管川崎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可能由于一些季节性的原因,冬末和春季的发病人数有所增加。本病遍及全世界,但在日本更普遍。
虽川崎病患者遍布全世界,但其有一定的地域性。在日本,1982年及1986年曾有两次大规模流行,自1987年起,每年发病人数大约是5500例,其男、女比例是1.35:1.00,高发年龄为6~11月,发病季节为冬季至早春。病的临床症状从它的名字: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可以看出来,会有一些皮肤的症状,淋巴结和黏膜的症状,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器官的变化;川崎病一般的症状可表现为:发烧,眼结膜充血,会有口腔黏膜的粗糙充血,口唇的红肿和皲裂,还有淋巴结的肿大,皮疹,包括各种类型的皮疹:红斑丘疹、环形红斑、猩红疹等。所以川崎病又叫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
小儿川崎病的发病年龄
川崎病检查
1.血液检查病情
白细胞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伴核左移轻度贫血。血小板在第2周开始增多。血沉明显增快,第1小时可达100mm以上。血清蛋白民泳显示球蛋白升高,尤以α2球蛋白增多显著。白蛋白减少。血清转氨酶升高。
2. 免疫学检查
血清IgG、IgM、IgA、IgE和血循环免疫复合物升高;TH2类细胞因子明显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血清补体正常或稍高。尿沉渣可见白细胞增多和/或蛋白尿。
3. 心电图
早期显示非特异性ST-T变化;心包炎时可有广泛ST段抬高和低电压;心肌梗死时ST段明显抬高T波倒置及异常Q波,也可显示P-R、Q-R间期延长。
4. 胸部平片
可示肺部纹理增多模糊或有片状阴影心影可扩大。
5. 超声心动图
急性期可见心包积液左室内径增大二尖瓣主动脉瓣或三尖瓣返流;可有冠状动脉异常如冠状动脉扩张(直径>3mm≤4mm为轻度;4~7mm为中度)冠状动脉瘤(≥8mm)冠状动脉狭窄。
6. 冠状动脉造影
超声波检查有多发性冠状动脉瘤或心电图有心肌缺血表现者,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从而进行治疗。最好能在病程的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每周检查1次,是监测冠状动脉瘤的最可靠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
川崎病鉴别
本病应与各种出疹性传染病、病毒感染、急性淋巴结炎、类风湿病以及其它结缔组织病、病毒性心肌炎、风湿炎心脏炎互相鉴别。
1、猩红热
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与本病鉴别为:好发于婴幼儿及较小儿童,皮疹形态接近麻疹和多形红斑且在发病后第3天才开始,青霉素无疗效。
2、幼年类风湿关节炎
其临床特征以慢性关节炎为其主要特点,并伴有全身多系统的受累及持续性不规则发热。与本病鉴别为:发热期较短,皮疹较短暂,患者手足硬肿,显示常跖潮红;检查类风湿因子显阴性。
3、渗出性多形性红斑
是一种与免疫有关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以皮肤、粘膜多样化表现为其特征。与本病鉴别为:患者眼、唇、无脓性分泌物及假膜形成并且皮疹不包括水疱和结痂。
4、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特征为多数早期表现非特异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尤以低热常见,全身不适,乏力,体重减轻等。与本病鉴别为:好发年龄是婴幼儿及男孩,皮疹在患者面部不显著,白细胞总数及血小板一般升高及抗核抗体显阴性。
5、出疹性病毒感染
主要表现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及病毒寄主和侵袭组织器官导致炎症损伤而引起的局部症状。与本病鉴别为:患者会出现唇潮红、干裂、出血,舌呈杨梅样;手足硬肿,常跖潮红及后期出现指趾端膜状脱皮;患者眼结膜无水肿或分泌物;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百分数均增高,伴核左移而且血沉及C反应蛋白均显著增高。
6、急性淋巴结炎
临床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疼痛或压痛,不易推动,表面皮肤常有发红和水肿,压痛明显,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与本病鉴别为:患者的颈淋巴结肿大及压痛较轻,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无红肿、无化脓病灶。
7、病毒性心肌炎的
临床表现为发病前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腹泻等症状,反映全身性病毒感染。与本病鉴别为:患者高热持续不退、有特征性手足改变并且冠状动脉病变突出。
8、风湿性心脏炎的临床初期
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与本病鉴别为:好发于婴幼儿、冠状动脉病变突出且无有意义的心脏杂音。
9、本病与婴儿型结节性多动脉类的症状
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本病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发病率较多,病程产短,愈后较好。这两种病的相互关系尚待研究。
看完以上文章的你,是否已经对小儿川崎病的发病年龄有所了解,小编建议患病的小儿多吃蔬菜水果,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休息,保持大便通畅;定期作超声心动图,每隔6~12个月复查一次;定期复查血小板、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