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儿川崎病能早发现早治疗,是不会并发什么可怕疾病的,所以家长平时一定要多多储备疾病知识,那么如果小儿川崎病没有及时治疗会并发什么疾病呢?一起往下看小儿川崎病的并发症文章,你会知道答案。
小儿川崎病的并发症
小儿川崎病的并发症
1、冠状动脉病变 根据日本1009例川崎病观察结果,提示一过性冠状动脉扩张占46%,冠状动脉瘤占21%。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冠状动脉扩张在发病第3天即可出现,多数于3~6月内消退。发病第6天即可测得冠状动脉瘤,第2~3周检出率最高,第4周之后很少出现新的病变。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为15~30%,临床心肌炎的存在并不预示冠状动脉受累。与冠状动脉瘤有明确相关的一些危险因素包括发病年龄在1岁以内、男孩、持续发热超过14天、贫血、白细胞总数在30109/L以上、血沉超过100mm/h、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血浆白蛋白减低和发生体动脉瘤者。大多数冠状动脉瘤呈自限性经过,多数于1~2年内自行消退。
本病的冠状动脉病变以累及其主干近端,左前降支最多见,其次为左回旋支少见。罕见孤立的远端动脉瘤。一般将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的程度分为四度:
①正常(0度):冠状动脉无扩张。
②轻度(Ⅰ度):瘤样扩张明显而局限,内径<4mm。
③中度(Ⅱ度):可为单发、多发或广泛性,内径为4~7mm。
④重度(Ⅲ度):巨瘤内径8mm,多为广泛性,累及1支以上。发生率约为5%,预后不良。故有冠状动脉病变者应密切随访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通常在发病4周内每周检查1次,以后2月、半年复查,然后根据病变程度至少每年复查一次。对有症状的病人及冠状动脉严重受累者应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造影检查可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及闭塞程度及远端病变。因导致端堵塞血管腔可发生一过性心肌缺血,心室颤动等严重并发症。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为:
①有心肌缺血症状。
②持续心脏瓣膜病变。
③X-线平片示冠状动脉钙化。
④超声心动图显示持久的冠状动脉瘤。
2、胆囊积液 多出现于亚急性期,可发生严重腹痛,腹胀及黄疸。在右上腹可摸到肿块,腹部超声检查可以证实。大多自然痊愈,偶可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或肠道出血。
3、关节炎或关节痛 发生于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大小关节均可受累,约见于20%病例,随病情好转而痊愈。
4、神经系统改变 急性期包括无菌性脑脊髓膜炎、面神经麻痹、听力丧失、急性脑病和高热惊厥等,是由于血管炎引起,临床多见,恢复较快,预后良好。其中无菌性脑脊髓膜炎最常见,发生率约25%。多发生于病初2周内。部分患儿颅压增高,表现前囱隆起。少数患儿颈项强直,可有嗜睡、双眼凝视、昏迷等意识障碍。脑脊液淋巴细胞轻度增多,糖、氯化物正常,蛋白会计师绝大多数正常。临床症状多在数日内消失,面神经麻痹多见于严重患者,常为外周性麻痹,可能是由于血管炎性反应波及面神经,或邻近部位血管病变,如动脉瘤形成、动脉扩张等,一过性压迫面神经所致。恢复期由于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肢体瘫痪,则容易遗留后遗症,较为少见。
5、其他并发症 肺血管炎在X线胸片显示肺纹一增多或有片状阴影,偶有发生肺梗塞。急性期可有尿道炎,尿沉渣可见白细胞增多及轻度蛋白尿。虹膜睫状体炎较少见。约2%患者发生体动脉瘤,以腋、髂动脉多见。偶见指趾坏疽。
判断是否患上了川崎病,主要看有没有以下6 个方面的表现:
第一,持续发烧5 天以上,发烧大多在38℃~40℃。
川崎病患儿发病初期常常食欲不振,精神不好。
第二,双侧白眼球、结膜充血,但没有眼部分泌物。
第三,口腔和咽部黏膜充血,嘴唇发红并干裂,并呈现草莓样舌。
第四,颈部淋巴结肿大。这一症状是所有主要症状当中出现频率最低的一个,两岁以下患儿出现的比例可以低到50%,很多两岁以下患儿不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
第五,躯干部形成多形性红斑,但没有水疱或结痂。红斑或者是渐渐消退,或者是形成更大的斑,像地图一样。
第六,发病初期掌心和脚心出现红斑,手心和脚心红肿,如同冻疮一样硬肿。发病的第10~15 天进入恢复期,开始出现手指和脚趾的膜状脱皮。
对川崎病的诊断比较简单,6 个症状中只要出现5 个就可以确诊。如果6 个症状中只出现4 个,但通过超声心动检查或心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了冠状动脉瘤(或动脉扩大),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可以确诊为川崎病。
小儿川崎病的并发症
川崎病主要有两种治疗药物:
第一,阿司匹林。早期需要的剂量会比较大,主要是针对炎症,后期继续使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主要是防止血小板聚集、防止冠状动脉的血栓。这很好理解,从药理学分类上看,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消炎药,有消炎的作用,另外,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 毫克)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因此现在广泛作为抗血栓药使用。
第二,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90% 的患儿对丙种球蛋白都是敏感的,所以,使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后,一般在48 小时之内,持续的高热就可能退下了,也可以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患儿通常在一周左右就可以出院,但冠状动脉的病变有可能滞后,所以在治愈后的两个月内,要继续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并定期进行心脏彩超或者心电图的复查。如果宝宝接受了丙种球蛋白的治疗,通常11 个月内不建议接种活疫苗(比如麻疹以及水痘疫苗)
看完以上文章的你,是否已经对小儿川崎病的并发症有所了解,川崎病又称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常常发生在5 岁以下婴幼儿身上的急性、发烧性、出疹性疾病,症状表现为持续性发烧、皮疹、口唇红、手掌及足底脱皮和淋巴结肿大等,所以常常会被误诊为感冒、麻疹或猩红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