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学走路父母给予的辅助方式 五个阶段详介绍

时间:2016-09-09    作者:小鑫

  独自行走是宝宝在发展过程中,稍加帮助(或训练)就能完成的一种运动技能,有的宝宝会走得早一点,有的晚一点,一般到15个月,绝大多数宝宝才会独自行走。那么,宝宝学走路父母给予的辅助方式有哪些呢?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宝宝学走路父母给予的辅助方式 五个阶段详介绍

图片来源于华盖

♦宝宝多大可以学走路

  9~10个月的小儿逐步学会站立,扶着东西可蹒跚地走步;到1岁时可以独立走步。有的小儿运动功能的发育可能比以上规律稍早些或稍晚些。为了婴儿的健康成长,不要过早地学走路。父母一定要根据婴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发育情况,适当掌握婴儿的走路时间,切不要操之过急。

♦宝宝学走路的好处

  1、完善平衡协调功能

  爬行时宝宝必须把头、颈项抬起来,胸腹离地,用四肢支撑身体的重量。

  这不仅使手、脚、胸、腹、背、手臂和腿的肌肉得到锻炼而逐步发达起来,而且爬行是个全身的动作,必须靠手脚运动协调才能爬得好、爬得快,所以也使宝宝身体的平衡协调功能得到完善,从而为以后站立、行走、跳跃打下良好基础。

宝宝学走路父母给予的辅助方式 五个阶段详介绍

图片来源于华盖

  2、刺激大脑更聪明

  宝宝学会爬行以后,扩大了视野和接触范围,通过运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刺激了大脑,促进各方面的协调,对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开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宝宝吃更多睡更香

  爬行还能提高宝宝的新陈代谢水平,有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爬行,对宝宝来说可谓是一项剧烈的运动,能量消耗较大,这种活动与坐着相比能量消耗要多1倍,比躺着要多两倍。由于身体能量消耗增多,宝宝就吃得多、睡得香,身体也长得快、长得结实。

♦宝宝学走路父母给予的辅助方式

  第一阶段:

  父母可利用学步用的推车或是学步车,协助宝宝忘记走路的恐惧感觉学习行走。

宝宝学走路父母给予的辅助方式 五个阶段详介绍

图片来源于华盖

  第二阶段:

  训练宝宝学习蹲站的方式为父母将玩具丢在地上,让宝宝自己捡起来。

  第三阶段:

  父母可以各自站在两头,让宝宝慢慢从爸爸的这一头走到妈妈的那一头。

  第四阶段:

  让宝宝练习爬楼梯,如家中没有楼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让宝宝一上一下、一下一上地练习。

  第五阶段:

  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边高、一边低的斜坡,但倾斜度不要太大,让宝宝从高处走向低处,或由低处走向高处,此时父母须在一旁牵扶,以防止宝宝跌下来。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