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所有在医院出生的婴儿都必须要进行听力筛查,这样做为了防止耳聋的发生,因为耳聋越小治疗效果越好的。筛查的结果都以“通过”或“未通过”表示。一般而言,OAE和AABR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可以达到95%以上,而OAE略低于AABR。那么目前普遍使用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都有哪些呢?一起随小编往下看看吧。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
1.耳声发射:耳声发射是通常声波传入内耳的逆过程,即产生于耳蜗的声能经中耳结构再穿过鼓膜,进入耳蜗的外毛细胞,然后由外毛细胞反射出能量,在外耳道记录得到。耳声发射据其有无外界声刺激分为自发性耳声发射(SOAE)和诱发性耳声发射(EOAE),后者按刺激的类型分为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频率刺激耳声发射(SFOAE)。耳声发射与内耳功能密切相关,任何损害耳蜗外毛细胞功能的因素使听力损害超过40dBHL时,都能导致耳声发射明显减弱或消失。而且,耳声发射是一项无创伤性技术,操作简便,测试两耳仅需要10分钟。由于几乎所有正常耳都能引出TEOAE和DPOAE,而SOAE只有50-60%的正常耳能记录到。因此,新生儿听力筛查常用TEOAE和DPOAE。
2.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技术(AABR):通过专用测试探头实现的快速、无创的ABR检测方法。AABR技术的出现和使用,目的在于与OAE技术联合应用于筛查工作,全面检查新生儿耳蜗、听神经传导通路、脑干的功能状态。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出现蜗后病变的比例较大。如果单纯使用OAE,可能会漏筛蜗后病变。因此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最好采用OAE和/或AABR联合进行听力筛查,以免漏筛本病。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通过率有多大?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统计出2006年5月1日-2009年1月31日在该院出生的新生儿共6159例,在新生儿出生后3-7天或者出院前,进行听力初筛,初筛未通过者于出生42天复筛,仍未通过者转诊至指定单位接受诊断性检查。筛查过程中,初筛通过率90.83%,复筛通过率88.17%,两次筛查的总通过率为98.83%。
看完以上文章的爸爸妈妈们,你们都大概了解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了吧。小编提示一些新手爸爸妈妈们,新生儿听力筛查必须要在宝宝睡觉的时候进行哟。如果不是睡觉中进行的可能会听力筛查错误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