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上火的误区 四种认识误区要避免

时间:2016-08-12    作者:小鑫

  婴儿在饮食上不注意的话,就很容易上火生病。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如果婴儿本身上火,又常在炎热的太阳下玩耍的话,是很容易中暑的。而很多家长会认为上火不是大病,并不需要太担心。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婴儿的任何不适家长们都不可掉以轻心。那么婴儿上火的误区有哪些呢?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为各位家长介绍吧。

婴儿上火的误区

图片来源于华盖

婴儿上火的原因

  1、阴阳不调

  中医认为,婴儿是“纯阳之体”,阳有余而阴不足,容易出现阴虚火旺、虚火上升的状况。因此,婴儿上火往往都是“虚火”、“实火”一起上,并且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这就给治疗带来了很大难度。事实上,婴儿的“火”通常都属于实火,一般是由于吃得过多,导致胃火发生。

  2、病邪入侵

  婴儿容易上火,有个主要的原因是婴儿自身脏腑娇嫩,免疫系统脆弱,各种病邪如暑、湿、燥等都很容易就能乘机侵入婴儿的身体,一旦病邪滞留在体内,就容易“郁而化火”了。

  3、由便秘引发

  婴儿牙齿的咀嚼功能差,喜欢吃精细的食物,摄入的纤维素相对较少。而平时高蛋白、高热量食物进食比较多,如果健身运动和活动又较少的话,就容易导致胃肠消化障碍,积食成滞,郁积于胃肠中发生便秘,从而导致化热、化火。另一方面,婴儿本身的肠道蠕动功能弱,消化液的分泌较少,易导致便秘,这是虚火内燥的常见表现。

婴儿上火的误区

图片来源于华盖

婴儿上火的误区

  误区一:只有夏秋两季的气候才容易导致上火

  婴儿的脏腑和肌肤娇嫩,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一年四季之中所有温差变化较显着的时候都有可能为婴儿的上火造成隐患。

  春天,婴儿容易因为细菌入侵和温差变化而上火;在夏季,水分的大量流失是造成人体上火的重要原因;秋季昼夜温差尤其明显,空气干燥,婴儿一受凉就上火;冬季婴儿抵抗力降到最低,上火更是防不胜防。

  误区二:只要注意饮食,婴儿就会防“火”于未“燃”

  饮食不正常导致的消化不良和积食只是婴儿上火的原因之一,各种细菌与病毒侵袭婴儿机体引起发热,以及气温变化引起脱水内热等也会使婴儿产生“内火”。

  误区三:婴儿腹泻肯定是着凉了

  大部分年轻妈妈发现婴儿腹泻,第一反应大都是婴儿肠胃着凉了,却忽视了有可能是上火引发的症状之一。腹泻主要是由于“湿热之火”扰乱排泄系统所致,婴儿身体内热,同时由于湿气作用不能使内热排解畅通,导致“内火”愈旺。

  误区四:只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就能“灭火”

  事实上,凉开水、水果和蔬菜只对消化和饮食紊乱造成的旺盛胃火具有效力,对于心火过旺、肝火过旺和脾火过旺的问题便会束手无策。

婴儿上火的误区

图片来源于华盖

婴儿上火的症状

  1、吃不进

  婴儿不肯吃饭,烦燥不安,甚至不愿进水,诉说口腔疼痛,口唇、舌及颊黏膜均可见到大小不等的疱疹和糜烂或溃疡。

  2、受不了

  婴儿胃肠功能紊乱,诉说腹部饱胀不适,或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3、拉不出

  婴儿大便秘结,每隔3~7天排便一次。大便硬结而量少,呈粟粒状,排便过程延长或排便困难;有些婴儿的消化系统比较娇弱,一旦上火就容易发生肚子胀满不适、腹痛、腹泻、大便酸臭、肛门发红等症状。

  4、状况多

  婴儿眼屎多,头面部长红色疹子;又或是皮肤干燥,甚至鼻子出血。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