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急性肾衰,是一种特殊性质的综合征,是由于不同原因引起肾脏生理功能急剧减低甚至丧失,即肾脏不能按照机体需要来调节尿量及尿的成分。其特点为内环境水和电解质的稳定性受到破坏,酸碱平衡紊乱,代谢产物潴留。那么,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如何鉴别呢?下面请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如何鉴别
1.中重度脱水:有明显体液丢失、入量不足,且脱水体征与少尿程度大致平行。血尿素氮多正常或仅轻度升高,血钾多偏低,尿常规正常,尿比重偏高。易并发血压下降及末梢循环衰竭。通过补液治疗后,病情好转,尿量也会增多。
2.尿潴留:发生在急性脊髓炎或大剂量应用阿托品类药物之后。可扪及充盈的膀胱,膀胱区叩浊,按压膀胱常有尿液溢出,结合原发病及用药历史,诊断不难,导尿或膀胱穿刺可明确诊断。
3.感染中毒性休克:发生于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或其他重症感染。血尿素氮及肌酐多无明显改变。尿常规正常,尿比重偏高。快速扩充血容量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后,症状会改善,尿量增加。
▎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
1.高分解型急性肾功能不全
主要为血生化改变:组织分解极为旺盛,血清肌酐(Cr)、血尿素氮(BUN)及血钾(K)迅速上升,碳酸氢根离子浓度迅速下降。血Cr每天上升>176µmol/L,血BUN每天升高>14.3mmol/L,血K 每天上升>1.0mmol/L。
2.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
可分为少尿期、利尿期、恢复期。对于小儿,各期间分界不明显。
(1)少尿期:一般急性肾功能衰竭均有,特别在急性肾小管坏死。可持续10~14天左右。
①少尿:
标准:新生儿期尿量<1ml/(kg?h),婴幼儿<200ml/d,学龄前期<300ml/d,学龄期<400ml/d。
无尿:尿量<50ml/d。
②水钠潴留:
钠离子潴留细胞外,引起组织水肿,体重异常增加。
表现为全身性水肿,血压升高,并发有肺水肿、脑水肿、心力衰竭等。
③氮质血症:
由于肾脏排泄功能障碍和体内蛋白质分解增加,血BUN、Cr增高。
毒素积蓄引起的全身各系统中毒症状:厌食、恶心、呕吐、呕血、烦躁、嗜睡、贫血等。
④电解质紊乱:
高磷及低钙血症:手足搐搦、惊厥等。
高钾血症:胸闷、憋气、嗜睡、烦躁、恶心呕吐、四肢麻木、心率缓慢、心律不齐,严重者可导致心跳骤停。心电图(ECG)T波高尖、QRS波增宽等。
低钠血症:反应差、表情淡漠、恶心呕吐,甚至抽搐等。
⑤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疲乏、嗜睡、面色潮红、恶心、呕吐、呼吸深大,甚至昏迷、休克等。
⑥内分泌及代谢改变
(2)利尿期:
尿量>2500ml/m2,肾功能逐渐恢复。尿量增加后数天,血BUN及Cr开始下降,毒物积蓄有些缓解,各系统症状减轻。
在多尿期易出现脱水及低血钾(血清钾浓度低于3.7mEq/L)、低血钠(血清钠<135mmol/L)。
(3)恢复期:
随着尿量渐恢复正常,血BUN、Cr逐渐正常,肾小管浓缩功能和酸化功能亦逐步恢复。
但偶见遗留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形成慢性肾功能不全。
3.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
无少尿表现,每天平均尿量>1000ml。多继发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造影剂造成肾损害。
▎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预防
首先,要有合理的蛋白质摄入量。人体内的代谢产物主要来源于饮食中的蛋白质成分,因此,为了减轻残存的肾的工作负担,蛋白质摄入量必须和肾脏的排泄能力相适应。
比如,当血肌酐为170—440微摩尔/升时,蛋白质以每天每公斤体重0.6克为宜,有大量蛋白尿者,每丢失1克尿蛋白,可额外补充1.5克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