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 都是这3种病因引起的

时间:2017-03-14    作者:小鑫

  当妈妈知道宝宝患有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时,都会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宝宝会这样患上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带着这个疑问,小编下面为这些妈妈整理了一篇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文章,希望能帮助到这些妈妈。

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

  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

  APF按病因可分为肾性(约占40%)、肾前性(约占55%)和肾后性(约占5%)。

  1.肾性

  原因:因患有下述病症,使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

  肾小球、小管间质或血管炎症

  ②低灌注或肾毒性物质损害导致小管细胞损害,即为急性肾小管坏死

  血栓形成导致栓塞性肾血管阻塞或血管运动性肾病(vasomotor nephropathy)

  (1)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或)血管炎: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急性弥漫性狼疮性肾炎,急进性肾炎,紫癜性肾炎均可引起。

  (2)急性肾小管坏死:

  ①肾毒性物质损伤:

  以下物质可引起肾小管中毒坏死:

  A.内源性:如溶血,横纹肌溶解,草酸盐,尿酸,浆细胞病恶病质(如骨髓瘤)。

  B.外源性:

  生物毒素:如蛇毒、蝎毒、蜂毒、生鱼胆、毒蕈等。

  试剂:有机溶剂(如乙醇、四氯化碳),重金属类(如汞、铅、砷、铋等),X线造影剂,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化疗制剂(如顺铂、氨甲蝶呤、丝裂霉素)。

  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多黏菌素等。

  杀虫剂、杀真菌剂。

  ②急性肾缺血:如烧伤、创伤、大手术、大出血及严重失盐、脱水,急性肌红蛋白尿,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等造成肾脏缺血、缺氧,使急性肾小管坏死。

  (3)急性间质性肾炎:感染(如流行性出血热等)或感染变态反应,药物变态反应(如青霉素族,磺胺药,止痛药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均可引起。

  (4)急性肾实质坏死:急性肾髓质坏死及急性肾皮质坏死。

  (5)肾血管疾患:过敏性血管炎,坏死性血管炎,肾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恶性高血压,双侧肾静脉血栓形成,败血症引起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6)其他:移植肾的急性排斥反应等。

  2.肾前性

  原因:各种原因引起血容量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导致肾脏严重缺血、肾小球灌注不足,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

  (1)肾脏自身调节紊乱: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药物的应用。

  (2)全身性血管扩张:过敏反应,使用降压药,败血症和扩血管药物过量。

  (3)低血容量:如大出血,胃肠道失液(如腹泻、呕吐、胃肠减压),肾脏失液(如渗透性利尿、利尿剂、肾上腺功能不全),皮肤丢失(如烧伤、大量出汗),第三间隙失液(如胰腺炎、腹膜炎、大面积损伤伴挤压伤)。

  (4)心输出量降低: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包填塞、巨大的肺梗死。

  (5)全身性或肾血管收缩:麻醉,大手术,α肾上腺素能激动药或高剂量多巴胺,肝肾综合征。

  特点:肾脏本身无器质损害,消除病因后肾功能可恢复。

  3.肾后性

  原因:肾以下尿路梗阻,使肾盂积水,肾间质压力升高,肾实质因此受挤压而损害。长时间的尿路梗阻造成反射性使肾血管收缩,肾脏发生缺血性损害。

  (1)膀胱颈梗阻:结石,神经源性膀胱,癌瘤,血块。

  (2)输尿管梗阻:结石,输尿管先天狭窄,肿瘤压迫,血块或坏死肾组织(乳头)脱落,腹膜后纤维化。

  (3)尿道梗阻:先天性瓣膜,尿道狭窄,骑跨伤,包茎,尿道损伤。

 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

  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

  1.高分解型急性肾功能不全

  主要为血生化改变:组织分解极为旺盛,血清肌酐(Cr)、血尿素氮(BUN)及血钾(K)迅速上升,碳酸氢根离子浓度迅速下降。

  血Cr每天上升>176µmol/L,血BUN每天升高>14.3mmol/L,血K 每天上升>1.0mmol/L。

  2.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

  可分为少尿期、利尿期、恢复期。对于小儿,各期间分界不明显。

  (1)少尿期:

  一般急性肾功能衰竭均有,特别在急性肾小管坏死。可持续10~14天左右。

  ①少尿:

  标准:新生儿期尿量<1ml/(kg?h),婴幼儿<200ml/d,学龄前期<300ml/d,学龄期<400ml/d。

  无尿:尿量<50ml/d。

  ②水钠潴留:

  钠离子潴留细胞外,引起组织水肿,体重异常增加。

  表现为全身性水肿,血压升高,并发有肺水肿、脑水肿、心力衰竭等。

  ③氮质血症:

  由于肾脏排泄功能障碍和体内蛋白质分解增加,血BUN、Cr增高。

  毒素积蓄引起的全身各系统中毒症状:厌食、恶心、呕吐、呕血、烦躁、嗜睡、贫血等。

  ④电解质紊乱:

  高磷及低钙血症:手足搐搦、惊厥等。

  高钾血症:胸闷、憋气、嗜睡、烦躁、恶心呕吐、四肢麻木、心率缓慢、心律不齐,严重者可导致心跳骤停。心电图(ECG)T波高尖、QRS波增宽等。

  低钠血症:反应差、表情淡漠、恶心呕吐,甚至抽搐等。

  ⑤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疲乏、嗜睡、面色潮红、恶心、呕吐、呼吸深大,甚至昏迷、休克等。

  ⑥内分泌及代谢改变

  (2)利尿期:

  尿量>2500ml/m2,肾功能逐渐恢复。尿量增加后数天,血BUN及Cr开始下降,毒物积蓄有些缓解,各系统症状减轻。

  在多尿期易出现脱水及低血钾(血清钾浓度低于3.7mEq/L)、低血钠(血清钠<135mmol/L)。

  (3)恢复期:

  随着尿量渐恢复正常,血BUN、Cr逐渐正常,肾小管浓缩功能和酸化功能亦逐步恢复。

  但偶见遗留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形成慢性肾功能不全。

  3.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

  无少尿表现,每天平均尿量>1000ml。多继发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造影剂造成肾损害。

  看完以上文章的你,是否已经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有所了解,其实妈妈这样的做法是很正确的,只有找出原因之后,才能更好的去治疗疾病。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