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会因为乙型肝炎、单纯疱疹、柯萨奇等病毒,或者是李司忒氏菌、弓形虫等其它细菌感染上肝炎。这种感染不仅仅是在胎儿出生以后,也会发生在孕期或者是分娩的时候,此外少部分病例和新生儿代谢功能有先天性缺陷有关。那么,关于新生儿肝炎的检查,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新生儿肝炎的检查
一、体检
肝脾肿大,尿色较深,大便由黄转淡黄,亦可能发白。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尿胆红素
总胆红素一般低于171μmol/L(10mg/dl)。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增高,结合胆红素增高较多。
早期絮状浊度试验变化不明显。尿胆原阳性,尿胆红素根据胆管阻塞程度可呈阳性或阴性反应。
2.甲胎球蛋白测定
有些患婴甲胎蛋白生后1个月左右虽然转阴,但用定量法,仍在正常值以上。
患婴满月时甲胎蛋白仍阳性,且可持续达5~6个月,用定量法动态观察,可见随着病情的好转而下降。
临床症状缓解而甲胎蛋白不下降,可能为肝脏严重损害到不能再生的程度。
3.酶学改变
谷丙转氨酶(ALT)升高。多数临床好转后下降,部分则反比原来升高,然后再下降。
4.病原学检测
(1)对患儿胎粪、结膜、外耳道、鼻咽或羊水取标本涂片,革兰染色找细菌。
(2)血液乙型肝炎病毒标志、CMV、单纯疱疹、风疹、弓形虫抗体(IgG和IgM)及2周后血清对比。
(3)其他:尿液细菌培养、CMV培养、母亲“TORCH”抗体检查等。
三、辅助检查
胆道闪烁扫描、肝胆超声影像、十二指肠液颜色分析及核素计数。
▎新生儿肝炎如何治疗
用药
治疗主要以保肝为主,注意提供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选择对肝脏没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如果黄疸比较严重,可以选择松抗炎(剂量为2mg/kg/天),用于疏通胆管,一般要用药4-8个礼拜,同时还要预防其它的感染问题。如果病情轻微,可以选择一些清热清热、利湿的中药,比如比如茵陈蒿汤等等。病因明确的宝宝,可以直接做针对性的治疗。
饮食
患儿会有食欲差、脂肪吸收不良的情况,所以身体所需的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以及热卡会比较缺乏,所以宝宝日常饮食要多注意。蛋白质和脂肪的供应要适量,以免身体超负荷。如果宝宝无法进食,就要注意打点滴补充营养,葡萄糖按8~12mg/kg/min量供给,必要时需肌肉注射一些维生素A、K、D、E。
▎新生儿肝炎护理方法
1.做好消毒措施
患同一种疾病的宝宝可以在一个病房,但是二者需要有床边隔离;每天要开窗通风两次,每次半小时左右,同时注意预防蚊虫飞入;给宝宝护理之后,要尽快做手部消毒,此外病房地板、橱柜以及宝宝的日常用品也要每天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2.休息和体位
平常让孩子多休息,避免哭闹,这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最好选择平卧,确保肝、肾血血液供给。做事情要轻柔,减少噪声,避免打扰宝宝休息。
3.饮食注意
注意宝宝营养供给,要选择容易消化并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食物。比如豆制品、牛奶、鸡蛋、西红柿、苹果等等。如果宝宝不能进食或者是拒乳、呕吐,那么就要通过打点滴来补充营养,比如高渗葡萄糖液、复方氨基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