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小儿麻痹症
时间:2016-02-26
作者:qpxadmin
医治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找出导致小儿麻痹症的诱因,然后对症下药。小儿麻痹症可分为神经原性、脑病变和肌原性麻痹症。
(1)神经原性麻痹症有下列几种:
①面神经麻痹。如发现小儿嘴巴向一侧歪斜,病侧眼不能闭合,不能皱额,口角下垂,则患了面神经麻痹,多因局部被风吹或着凉而引起。
②臂丛神经麻痹。主要表现病变一侧上肢下垂,肩部不能外展。多因产伤所致,一般都发生在难产时,用力拉出头部、躯干或手臂,引起臂神经丛受损。
③小儿麻痹症。若瘫痪前有发热,肌肉疼痛,不愿活动,热退后迅速出现瘫痪,且瘫痪不对称,发生在夏秋季节,又未服过小儿麻痹症糖丸疫苗,则小儿麻痹症可能性最大。
④先天性肌弛缓综合征。某些婴儿在宫内胎动弱,生后哭声弱,不久即呈全身肌无力,双下肢外展,双臂松软,头不能竖直,常呈滴状头(垂头)或头后仰,睡觉呈蛙状姿势,无任何主动活动。
⑤多发性神经根炎。瘫痪多在上呼吸道感染后2周左右突然发病,常先出现双下肢松弛性瘫痪,继而迅速上升至双上肢瘫痪,严重可导致呼吸肌瘫痪,表现呼吸困难,同时伴有皮肤感觉障碍。如出现以上情况,首先考虑此病。
(2)脑病变麻痹症,有脑病变导致的瘫痪有下列几种:
①脑性瘫痪。如瘫痪伴有智力低下,抽搐,运动发育和语言发育较同年龄落后,多半为先天性脑发育不良,亦称脑性瘫痪。
②脑部炎症瘫痪。多发生在夏季,同时伴有发热、头痛、呕吐、抽搐,甚至昏迷。这时应高度警惕,小儿可能患病毒性脑炎或乙型脑炎,后者的可能性最大。
③脑出血或肿瘤引起瘫痪。新生儿脑出血可导致肢体瘫痪,多由于产伤或缺氧引起。如有明显脑外伤史,出现昏迷、肢体瘫痪,则脑出血可能性最大,需及时治疗。若起病缓慢,呈进行性加重,伴有瘫痪、头痛、呕吐,大多为颅内肿瘤或脊髓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