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吐奶是很常见的现象,基本每个爸妈都逃不开这种情况的考验。因为爸妈们还手生,把握不好照顾婴儿的力度和时机,有时在他们刚吃完奶的时候抱的过猛,就会出现婴儿直接把刚吃下的奶吐出来的情况。除此之外,婴儿吐奶还有可能是疾病,所以爸妈们一定要留心,一定要给宝宝最轻柔耐心的呵护。那么婴儿吐奶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图片来源于华盖
★婴儿吐奶是怎么回事
吐奶是婴儿常见的现象,有两方面的原因所致:一是全身性或胃肠道疾病时的一个症状;二是婴儿胃肠道的解剖生理特点容易发生吐奶。总的来看,由于第二种原因引起的吐奶比较常见。
婴儿的胃部,从正面看是横躺着的,呈不稳定状态,同时贲门部位(胃部入口)还比较松。也就是说,大人吃饭时,当食物进入胃部后,贲门会通过收缩来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于婴儿的胃贲门部位还不能很好地进行收缩,从而导致进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较容易地流回食道。另外,与大人相比,婴儿的喉头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们含乳头的方式比较笨拙,从而导致吃奶时空气容易与奶汁一起吸入胃部,所以当婴儿打嗝或身体晃动时,吃进去的奶也就比较容易被吐出来了。
★婴儿漾奶、溢奶和吐奶的区别
漾奶:是指喂奶后随即有1~2口奶水返流入嘴里从嘴边漾出。也有少数情况是因为乳母在喂奶后不久给婴儿换尿布而引起漾奶。一般情况下,这不会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所以可视为正常现象。随着月龄的增长,6个月内婴儿漾奶会自然消失。
图片来源于华盖
溢奶:婴儿吃奶后,如果立即平卧床上,奶汁会从口角流出,甚至把刚吃下去的奶全部吐出。但是,喂奶后把婴儿竖抱一段时间再放到床上,吐奶就会明显减少。医学上把这种吐奶称为溢奶。
吐奶:是婴儿期常见的现象。吐奶也可称喷奶,不同于漾奶,是由于消化道和其他有关脏器受到某些异常刺激而引起的神经反射性动作,呕吐时奶水多是喷射性地从嘴里、甚至鼻子里涌出的。吐奶的量比较多,可发生在喂奶后不久,或半小时以后,吐奶前婴儿有张口伸脖、痛苦难受的表情。
★减少婴儿吐奶的方法
1、适量喂食,切勿过多。
2、少量多餐,以减少胃部所承受的压力。
3、每次喂奶中及喂奶后,让婴儿竖直趴在大人肩上,轻拍婴儿背部,这个动作可将吞入胃中的空气排出,以减少胃的压力。
4、喂奶时不要太急、太快,中间应暂停片刻,以便婴儿的呼吸更顺畅。
5、奶瓶开孔要适中,开孔太小则需要大力吸吮,空气容易由嘴角处吸入口腔再进入胃中;开孔太大则容易被奶水淹住咽喉,阻碍呼吸气管的通路。
6、在喂食完毕后,不要让婴儿马上平躺,先把上半身挺直坐一会儿,并轻拍其背部。在躺下时,也应将婴儿上半身垫高一些,最好是右侧卧,这样胃中的食物不易流出。
7、在喂食之后,不要让婴儿有激动的情绪,也不要随意摇动或晃动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