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宝宝刚出生后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悉心照顾,而对于刚刚为人母人父的年轻男女来说,有一些事情真的是很棘手,特别是在宝宝一个月过后,吮吸能力大大加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逐渐增强,在喂养上无论是采用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都比新生儿时期顺利得多。此时,应该怎样喂养1-2个月的宝宝呢?下面就请跟随起跑线育儿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图片来源于华盖
★用母乳喂养的宝宝
如果母乳很好,哺乳次数应逐渐稳定,只要每周体重能增加150-200克,说明喂养效果很理想;如果每周体重增加不足100克,说明母乳不够,此时宝宝会经常哭闹,需要适当增喂一次牛奶。时间最好安排在妈妈下奶量最少的时候(下午4时-6时之间)单独加一次,每次加120毫升。如果加牛奶后,妈妈得到适当休息,母乳分泌量增加,或者宝宝夜间啼哭减少了,就可以这样坚持下去。如果加喂一次牛奶后,仍未改变宝宝夜间因饥饿啼哭,而母乳又不多,那就把夜间10-11点妈妈临睡前的一次哺乳改为喂牛奶,以保证妈妈的夜间休息。
总之,增加一次或是两次牛奶,都应根据宝宝的体重来决定。此外,在这个月里妈妈还要注意保护乳头,不要让宝宝在一侧乳头上连续吮吸15分钟以上。保持乳头清洁,防止宝宝过分吮吸将乳头吸伤,细菌侵入导致乳腺炎。顺便再提一下,在1-2个月中,用母乳喂养的婴儿一般不会生病。尽管可能会出现稀便、大便每天七八次、吐奶、湿疹等情况,只要宝宝精神好、吃奶好就不必担心。
图片来源于华盖
★用牛奶喂养的宝宝
喂养1-2个月的宝宝最重要的是不要使宝宝吃过量,以免加重水化器官的负担。一般的标准,出生时体重为3-3.5千克的宝宝,在1-2个月期间,每天以吃600-800毫升左右的牛奶为宜,每天分7次吃,每次100-200毫升,如果吃6次,每次吃140毫升。
对食量过大的宝宝,尽管每次能吃150-180毫升,最好也不要超过150毫升,否则会加重肾脏、消化器官的负担。如果宝宝吃完150毫升后好像还没有吃饱并啼哭时,可让宝宝喝30毫升左右的白开水,可适量加一些白糖或蜂蜜。用奶粉冲调牛奶时不要再加糖,否则会使宝宝过胖。牛奶喂养的宝宝如果每天大便3-4次,只要精神好,也不用担心。
宝宝一个月后,就要注意预防佝偻病的发生,除了常抱婴儿到室外晒太阳外,应每天给宝宝加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即浓缩鱼肝油滴剂。从每天1滴开始逐渐增加。
图片来源于华盖
★不宜过早添加淀粉类食物
由于受传统喂养习惯的影响,宝宝满月后有些妈妈总喜欢给宝宝添加粮食制成的淀粉类糊状食物(如奶糕或奶糊),这样减少饥饿性哭闹,宝宝吃饱后睡得安稳些。从小儿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喂养习惯其实是不科学的。粮食的主要成分是淀粉,食物进入消化道以后,主要依靠胰腺分泌的胰淀粉酶进行消化,然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宝宝在出生后4个月内,唾液腺的发育尚不成熟,不仅口腔唾液分泌量少,淀粉酶的活力低,而且小肠内的胰淀粉酶的含量也显著不足,如果这时盲目添加淀粉类辅食,常常会导致宝宝消化不良。添加奶糕、奶糊等食品后,食物的黏稠性增加,使得婴儿胃排空时间得以延长,饥饿感不易出现,宝宝的进食次数也因此减少。过早过多添加淀粉类食物往往会影响乳类食物的摄入量,特别是母乳的摄入,势必影响蛋白质的供给,造成孩子的虚胖,俗称“泥糕样”体质,严重的还会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此外过早淀粉类食品的添加,还直接影响乳类中钙、磷、铁等营养物质的供给,对小儿正常发育产生不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