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由于日照的时间越来越少,所以很多妈妈会担心宝宝钙不足,那么宝宝秋天该怎样去补钙呢?一起往下看秋季宝宝补钙方法文章,希望你能喜欢。
秋季宝宝补钙方法
芝麻酱也是“补钙能手”
除了我们日常熟知的牛奶、海产品之外,芝麻也是“补钙能手”。芝麻中含有丰富的铁、钙、蛋白质,经常给孩子吃点芝麻,对骨骼和牙齿的发育都非常有好处。特别是芝麻酱中的含钙量不容小觑:每100克芝麻酱中就含有约870毫克钙,仅次于虾皮的含钙量。除此之外,芝麻酱所含有优质蛋白质,比瘦猪肉的蛋白质含量还要高,充足的蛋白质更利于钙质的吸收。在儿童的日常饮食中,家长可以将芝麻拌在蒸熟的米饭里,或者凉拌蔬菜时撒上一点芝麻,还可以做香甜可口的芝麻饼。月龄大一些的孩子则可以选择品质纯、品牌好的芝麻酱,不仅提高孩子吃东西的胃口,也同时具有促进营养吸收的作用。
饭后补钙比睡前一杯奶更易吸收
传统概念中,睡前一杯奶既有利于睡眠又可补钙。但专家表示,相比较而言饭后补钙最利于吸收。因为吃完饭菜后,吸收消化了很多酸性的物质,比如氨基酸,这些酸性物质有促进钙吸收的功能。秋季各种含钙丰富的海产品、蔬菜纷纷“登场”家长也可以把他们“请”上饭桌给孩子补钙。含钙丰富的食物有鱼、鸡蛋、豆制品、虾皮、骨汤、木耳、芝麻等,这些食物都可做成细泥给宝宝吃。另外蔬菜也是钙质来源之一,如金针菜、胡萝卜、小白菜、小油菜,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又可给人体提供钙质,在日常生活中应多给孩子食用。
奶片中的“固化钙”难被孩子吸收
不少家长认为,不管牛奶片中鲜奶含量有多少,反正能补钙就行。但其实商家们宣称的“牛奶干吃片每板营养与一杯鲜奶的营养含量相当”并不可信。尽管奶片的包装上都注明主要配料为鲜牛奶、奶粉、牛初乳以及各种糖,但并没有明确说明鲜奶含量有多少。而且,鲜牛奶中除含有高质量的钙外,还含有蛋白质、铁、维生素B等多种营养物质,这些都是奶片无法相比的。再从吸收的角度看,鲜牛奶中包含的钙等营养物质较容易被人体吸收,而牛奶片在烘干和压制等生产过程中,其中的钙等营养物质已经固化,并且通过多道生产工序,人体对其的吸收率远没有鲜牛奶高。而且孩子消化系统还未发育完善,奶片中的固化钙很可能聚集、沉淀在人体肝脏、肾脏等处,最终形成结石。因此,牛奶片不仅不能作为替代牛奶的补钙食品,而且多吃反而对身体有害。
生活小常识帮助科学补钙
1、米和白面中含有很多植酸,影响钙的吸收。制作前,最好先将面粉发酵或把大米放在温水里浸泡一下。
2、豆腐以及其他豆制品均不宜与菠菜一起烹制。在烹制绿色蔬菜时最好先“焯”一下,除去草酸,再和豆腐一起炒,以免影响本身及其他食物中的钙吸收。
3、骨头汤里的含钙量很低,老百姓中流传的喝骨头汤补钙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4、少吃高盐、高油、高蛋白饮食,如汉堡、炸鸡、土豆片等;少吃高磷食品,如汽水、可乐等。前者增加钙的排出,后者妨碍钙的吸收。
新妈不可踏入这4个补钙误区
误区一:每个年龄段的宝宝都需要额外补钙
正解:纯母乳喂养半岁以内的宝宝无需额外补钙;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半岁以内如果保证足够奶量也不需要额外补钙。半岁以后视宝宝情况而定。
并不是每个年龄段的宝宝都需要额外补钙。宝宝出生后1~2周应该每天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帮助钙在肠道吸收沉积到骨头里去。
1.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半岁内无需额外补钙。母乳每100ml含钙34mg,钙和磷的比例为2:1,相比于牛奶较易吸收。
配方奶喂养的半岁以内的宝宝,如果每天保证800ml的奶量,一般也不需要额外补钙。配方奶中每100ml含钙量可高达50mg。
2.半岁以后如果继续母乳喂养或者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如果奶量在600ml左右,多给宝宝吃一些含钙多的食品,如豆腐、海产品等,这样的宝宝一般也不需要额外补钙。如果这个时期宝宝有挑食习惯,可咨询专业医生是否需要补充钙剂。
3.1~3岁的的宝宝每天饮奶量400ml,再加上其他食物(豆腐、蔬菜)中的钙,一般也不需要额外补充。如果奶量没有达到,又伴有挑食的习惯,可额外补充钙剂,但补充前需咨询专业医生。
Tips:100ml牛奶含107mg的钙。蔬菜中也含有丰富的钙,蔬菜含钙量比较高的有茴香、荠菜、苋菜等绿叶菜(100g的蔬菜含有120mg左右的钙);黄瓜、西红柿含钙量较低;根块状食物如萝卜、薯类含钙量中等偏上。此外,豆腐、海产品、芝麻酱、坚果中也含有丰富的钙,并且利于吸收,也可作为钙的良好来源。
误区二:骨头汤、虾皮是食物补钙的最佳选择
正解:骨头汤中溶出的钙量很少,只有牛奶含量的二十五分之一;虾皮吃的量少,补钙意义不大。
骨头里的确含有一定的钙,但由于钙不完全溶于水,所以骨头汤里溶出来的钙含量非常少,只有牛奶中含量的二十五分之一,单靠这点钙无法满足宝宝的每日需要。而且建议不要给半岁以内的宝宝喝大骨头汤,如果宝宝习惯了这种较浓口味的食物,以后可能就不喜欢吃清淡的东西了。虾皮很轻,每次炒菜最多只能放5-10克,如果做汤只能放1-2克。虽然100克虾皮中的含钙量最多,但因为吃的量少,得到的钙也就不会太多。而且虾皮中含有微量的亚硝胺类致癌物,放多了不利于宝宝的健康。
误区三:佝偻病是缺钙引起的,需及时补钙
正解:佝偻病不是因为缺钙而是因为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
佝偻病不是缺钙而是缺维生素D,由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佝偻病叫做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奶里的维生素D含量是不够的,宝宝生下来1个月左右就要开始补充维生素D。按时、按剂量服用维生素D,是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最重要的方法。一般来说,6个月以下的宝宝每日补充400个国际单位,6个月以上的宝宝补充400~600国际单位并持续到2岁至2岁半,期间如有疑问,应该咨询医院的保健科医生。
误区四:检测微量元素和骨密度,可以检测出宝宝是否缺钙
正解:判断宝宝是否缺钙,应把宝宝的异常表现结合喂养史和补充史来判断。
目前判断宝宝是否缺钙可以通过测定血浆离子钙、总钙以及有关酶间接反映体内钙营养状况,也可以用双能X线测定骨密度。通过测微量元素中血钙含量的办法,并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宝宝是否缺钙。只要宝宝的代谢能力是正常的,骨骼中的钙就会转化为血钙,来维持血钙的正常。如果血钙的浓度都不能保持稳定,宝宝就会出现维生素D缺乏性抽风,严重的话会出现抽搐。因此,不建议通过测微量元素的方法判断是否缺钙。一般使用超声波测骨密度的方法也不能准确判定宝宝缺不缺钙,只能是一种参考。宝宝缺不缺钙,其实最好是测维生素D缺不缺。此外,小孩出现哭闹、睡眠不好,并不一定是缺钙导致的,要结合宝宝的喂养史和补充史来判定。
看完以上文章的妈妈,是否已经对秋季宝宝补钙方法有所了解,在给宝宝补钙的过程当中,是适当的补钙就好,并且还要给宝宝补充VD才能促进钙的吸收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