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指甲(nailbitting)是指儿童反复出现的自主或不自主的啃咬手指甲的行为。有的也可表现为咬脚趾甲。国外报道大约50%的儿童在某一时期会出现这种行为,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冲下降。今天,就和育儿小编起来了解一下孩子们为什么喜欢咬指甲,爸爸妈妈又应该怎样去纠正孩子咬指甲吧。
图片来源于华盖
●为什么喜欢咬指甲
咬指甲也称咬指甲症或咬指甲癖,是指反复咬指甲的行为。咬指甲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不良习惯,多见于儿童,男女均可发病。多数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咬指甲行为可自行消失,少数顽固者可持续到成人。
出现这种现象常与精神紧张有关,在生活节奏改变比如孩子入托、入学时孩子特别容易出现紧张,在生病时也容易诱发此症,部分小儿由于模仿他人而形成。具有内向、敏感、焦虑素质等性格特点的小儿容易患此症。部分患儿诱因不明。
孩子表现为反复咬指甲。轻者仅啃咬指甲,严重者可将每个指甲咬坏,甚至咬坏指甲周围的皮肤,少数小儿还咬脚趾甲。部分儿童常伴有其他行为问题,如睡眠障碍、多动、焦虑、紧张不安、抽动障碍、吸吮手指、挖鼻孔等。症状顽固者夜间也出现咬指甲行为。
图片来源于华盖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方法
1、一般疗法
家长首先应认识到这是一种病症,单纯地采取打骂或惩罚非但无益,反而会使病情加重。其次,要积极寻找引起紧张和忧虑的因素,并及时改善儿童的生活环境,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此外,应给孩子定期修剪指甲,防止指甲感染和表皮损伤。
2、心理疗法
主要采用行为限制和正面引导。所谓行为限制,即当幼儿咬指甲时,父母应耐心地教他把手指慢慢地从嘴里移开,并用微笑、点头或夸奖的口吻表示赞允,通过一件有意义的事或玩具,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正面引导,则是对合作的年长儿讲清道理,使其意识到咬指甲是一种行为偏离和咬指甲的危害性,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完全可以纠正的。同时鼓励患儿多参加集体活动和户外锻炼,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身心健康发育。
咬指甲癖的治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矫治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故家长不但自己要有信心,而且还要增强患儿的信心。采取父母监督和孩子自我监督相结合的方法,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就能戒除咬指甲癖这一行为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