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为什么会出现分离焦虑 由于父母太过娇惯

时间:2016-06-24    作者:小鑫

  等孩子成长到了一定阶段,可能会出现非常黏人的情况,就是对主要照顾者特别依赖,有种离不开的感觉。只要一走开,孩子就会不高兴、哭闹,必须重新回到他身边,他才安静。这种情况一般叫做“分离焦虑”。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种正常的现象。但作为父母,还是有必要对此有一定的认识。

宝宝为什么会出现分离焦虑

图片来源于华盖

●宝宝为什么会出现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的时间

  一般孩子出现分离焦虑的时间,是在大概一岁的时候,有的会比较早一些,可能8个月就出现这种情况,当看不到主要照顾者的时候,就会开始感觉到害怕。

  分离焦虑的原因

  一岁左右的孩子基本上已经会爬,有些已经会走路了,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探索也越来越多,范围逐渐增大,但是,他们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还很低。当大人走开的时候,他们不知道大人还会不会回来,于是开始觉得害怕。另外,如果家里新添宝宝了,由于大家的关注点都在宝宝身上,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觉得心里不平衡,突然的关注没有了,会出现焦虑的情况。

  分离焦虑的表现

  通常,当孩子不想要大人离开的话,他会以大哭的形式来表达,可能会仅仅拉住大人不让走开,并一直哭,知道大人答应留下才会安静。大人在的时候,他可以自己玩的很开心,但是当他看不到大人的时候,他就开始害怕哭闹了。

  分离焦虑是一种正常现象

  这是一种正常的成长过程,是孩子成长的一个过渡期,基本上大多数的孩子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般随着孩子不断长大成熟,这种现象会慢慢减轻消失,大概到孩子3岁左右,这种情况会慢慢消失的。孩子依赖说明孩子对你信任,你们之间的关系比较亲近。一般只要孩子能够正常度过这个阶段,并且不对生活造成影响,都不需要过分担心的。

  不要因此过分纵容孩子

  虽然出现分离焦虑的孩子在离开大人的时候会不高兴、哭闹,但却也不能因此就让孩子绝对依赖大人。在确实需要跟孩子分开的时候,还是需要分开的。比如孩子需要上幼儿园了,或者是家长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不要因为孩子的离不开而改变原有的计划。虽然孩子可能一开始会不适应,但慢慢地也会逐渐适应的。

宝宝为什么会出现分离焦虑

图片来源于华盖

●如何应对宝宝分离焦虑

  1.多与同龄小朋友接触

  当孩子一岁的时候,家长就要有计划的带着孩子去一些同龄孩子玩耍的地方,尽量多鼓励孩子主动与他们交流,玩耍,使其融入这个集体中去。待宝宝2岁大时,可以适当增加次数。在宝宝非常熟悉和安全的地方,如奶奶、姥姥家、非常要好的邻居家等,可以尝试让他与父母短暂的分离。

  2.适时培养自理能力

  在家中,家人可以通过自理训练来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如一岁左右到两岁左右,先练习用勺或筷子吃饭,让孩子学习独立吃饭;两岁后再教他们如何解决自己排尿、便的问题,先训练和指导他们找便盆,然后再训练如何脱、穿裤子并用手纸擦屁股。学会以上事情的孩子,他们可以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3.提前熟悉了解幼儿园

  进入幼儿园的前1、2个月,家人可以多带孩子到幼儿园附近参观玩耍,同时分享一些幼儿园的有趣的事情。这样可以使孩子提前熟悉幼儿园环境,让他们对上幼儿园有憧憬和向往。

  4.和孩子分享幼儿园的一切

  每天放学后,和孩子讨论一天在幼儿园中的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并引导他们去发现上幼儿园的好处。要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解答他们心中的疑问,对宝宝们不满意的地方做出合理的解释。

  5.给孩子带玩具

  在征求老师同意的前提下,可以让孩子带一个心爱的毛绒玩具,让孩子将注意力转移到玩具上。

  6.幼儿园应重视幼儿心理

  目前很多幼儿园对孩子的心理教育非常注重视,对孩子的管理也不再是过去的强硬服从,而是采用讲道理、个体帮忙等科学的教育方法,这使得孩子能尽快从分离焦虑的不良情绪中走出来。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