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结核病的检查诊断 爸妈知多少

时间:2016-07-20    作者:小鑫

  小儿结核病,是指儿童被结核杆菌感染后产生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这种病可以蔓延到人体的各个器官,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那么,对于小儿结核病,家长了解多少呢?小儿结核病的检查诊断是什么?病因有哪些?有哪些症状?下面小编为各位家长一一剖析这些疑问。

小儿结核病的检查诊断

图片来源于华盖

●小儿结核病的病因

  祸首

  在结核病人的痰液中科学家分离出了该病的病原微生物——结核杆菌。这种菌在进入人体后会引起人体组织的一系列变化:

  1.渗出性病变

  液体中主要含有大量的炎症细胞与纤维蛋白。

  2.增殖性改变

  主要是指出现了结核结节,以及结核性肉芽肿,尤其是出现了上皮样细胞结节。

  3.变质

  最显著性的变化是出现干酪样坏死,常伴随渗出性病变。

  分类

  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结核病可以分为以下3种:

  1.原发型结核病:结核杆菌通过呼吸道使肺部感染,形成原发病灶。

  2.血行播散型结核病:结核杆菌一次或反复多次地进入血液系统,并随着血液的流动而感染其他器官。

  3.继发型结核病:结核病产生的病灶,在某些情况下会再次发作,成为继发性结核病。

小儿结核病的检查诊断

图片来源于华盖

●小儿结核病的症状

  结核杆菌感染的部位不同,症状也不一样。

  1.肺结核

  持续低热,疲惫无力。最常见的现象是咳嗽,多痰,痰液中带有血丝或血块,严重的会出现呼吸困难。

  2.胃部结核

  一般无症状或症状极其轻微,有上腹不适或胀痛感,并时常反酸。除胃部症状外,还可能存在全身症状。如低热不退,疲惫乏力,体重减轻,夜间盗汗等,体检可以发现上腹部有包块。

  3.肝结核

  反复发热(多见于午后),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且食欲差。

  4.肠结核

  早期症状一般不明显,后期则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小儿结核病的检查诊断

图片来源于华盖

●小儿结核病的检查诊断

  当怀疑儿童可能感染结核病时,应当带他去医院进行体检,通过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来确诊病情。一般来说,可以做以下这些检查:

  结核杆菌素试验(结素试验)

  在受到结核杆菌感染4-8周后,进行该试验,如有局部反应说明受试验者已经被感染。

  1.试剂:

  旧结核菌素OT:用浓度为0.3%的碳酸钙溶液稀释,第1号1:100,第2号1:1000,第3号1:10000;即每0.1ml中分别含旧结核菌素1mg,0.1mg和0.01mg。

  提纯蛋白物质PPD:第1次试验液为每0.1mg含1IU=PPD0.00002mg,第2次每0.1mgl中含5IU=PPD0.0001mg,必要时采取最大强度PPD(250IU=PPD0.005mg)。

  2.试验步骤:

  (以注射提纯蛋白物质PPD为例)

  首次注射,等待2-3天,如试验结果呈阳性,则可判断为感染;如为阴性,可在1-3周后进行再次试验。

  再次注射,等待2-3天,如试验结果为阳性,则仍旧认定为感染;如为阴性,则可初步判定为正常。

  3.结果判断:

  试验液注射后的48-96小时内都可以进行观察与测量,以试验后72小时为最佳。记录产生硬结的大小,用硬结的横向直径×纵向直径来表示。(单位为mm)。如出现水泡,坏死等其他现象,需另做记录。

  阴性反应:无硬结,或硬结的平均直径在5mm以下者。

  阳性反应:硬结的平均直径大于或等于5mm。其中,又可以分为一般阳性(硬结平均直径5-9mm),中度阳性(硬结平均直径10-19mm)和强阳性(硬结平均直径大于20mm,或伴随有出血,水泡,组织坏死或炎症者)。

  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1.该试验仅能判断受试者是否被结核杆菌所感染,不能一次来断定受试者是否患病,也不能用以衡量病灶的活动性。

  2.有以下情形之一者,过敏性反应会减弱,甚至消失:

  (1)受试者存在免疫功能障碍;

  (2)如受试者在最近1-2个月患有某些急性传染性疾病,如猩红热,百日咳等;

  (3)粟粒型肺结核、干酪性肺炎和结核性脑膜炎等危重结核病的受试者;

  (4)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他抗免疫药物的患者;

  (5)身体处于脱水,极度虚弱或营养不良状态的患者。

小儿结核病的检查诊断

图片来源于华盖

  X射线检查

  用于观察和确认病灶的类型,波及范围和活动性。

  1.原发型肺结核

  (1)综合征:造影边界比较模糊,大小不一。同时伴有淋巴管炎者,可出现长条型且排布细密的阴影,病灶严重者甚至可将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掩盖。

  (2)胸内淋巴结结核:分为肿瘤型与炎症型2种。前者肿块完整致密,边缘清晰光滑。并伴有淋巴结肿大。后者影响模糊,边界不清。

  2.浸润型肺结核

  (1)病灶大多处于肺尖或锁骨下侧,边缘模糊不清,可蔓延及整个肺叶。

  (2)可见单个或多个原型或椭圆形的空洞,以右肺叶上叶后段或尖段以及下叶背段为多见。

  (3)一般无积液。大多有卫星病灶,并可能有分散的点状或块状的斑块。

  3.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肺的上部,出现若干不规则的空洞,并有条状或块状阴影。常见症状有肺上端胸膜增厚,肺叶萎缩,下端出现肺气肿。

  4.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1)急性粟粒型结核:细密粟状阴影,均匀,广泛地分布于两侧肺叶中。

  (2)慢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病灶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匀,性质亦各不相同。

  注意事项:

  1.病灶初期,体积小,且容易被其他脏器之阴影所覆盖,故不易被察觉。

  2.如在肺门处,发现圆型阴影,应当与正常的支气管或血管影像相区别。

  3.如在纵隔位置发现三角或半圆阴影,应当与胸腺阴影相区别。

  痰液胃液涂片染色或结核杆菌培养

  一般以痰液涂片染色或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如无痰,也可以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胃液来进行上述实验。

  周围淋巴结穿刺液涂片检查

  如有干酪性坏死,结核结节等异常情况,可及时发现。

  血液检查

  1.急性期:白细胞数量急剧上升,达到10000~20000/mm3,单核细胞增多。同时淋巴细胞减少。

  2.慢性期: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但淋巴细胞和酸性粒细胞增多。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