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并发症 4种常见并发症

时间:2017-04-18    作者:小鑫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外周血中的血小板减少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显著的皮肤黏膜或脏器出血。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危害性极大,常会引起其他并发症。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并发症有哪些呢?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并发症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并发症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并发症

  可并发深部肌肉血肿或关节腔出血;长期出血可致贫血。其他常见并发症可见:

  1、视网膜出血:是许多眼病和某些全身病所共有的病症。临床上一般通称为眼底出血。以毛细血管病变最为常见,主要是毛细血管内膜损坏,渗透性增加,使血液渗出;其次是来自静脉方面的出血,多发生在局部或全身病变,静脉血流迟缓或滞留,血液粘稠度改变,静脉血栓,静脉壁的炎症等;由动脉方面发生的出血比较少见,主要见于血管壁局部粥样硬化或血管栓塞等情况。

  2.颅内出血:是指脑中的血管破裂引起出血,脑细胞受到破坏的同时,由於出血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而引起障碍。通常颅内出血会和体温过高合并出现。此症状会增加脑部耗氧量,进而造成脑部氧气供应不足。以窒管膜下,脑室内出血最长见。是造成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3.胃肠道出血:消化道的许多病变均可出血,上和下消化道出血的区别依其位于Treitz韧带的近端或远端而定。

  4.血尿:血尿包括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前者是指尿色正常,须经显微镜检查方能确定,通常离心沉淀后的尿液镜检每高倍镜视野下有红细胞3个以上。后者指尿呈洗肉水色或血色,肉眼即可见是血尿。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以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发于儿童身上;慢性型则多发于成年育龄女性,妊娠期容易复发,发病之前多数没有明显的感染史。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没有明确的发病原因,同时发病的机制也没有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由于血小板结构抗原变化引起的自身抗体所致,80%~90%患者可测到体内有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当结合了这些抗体的血小板经过脾、肝脏时,会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从而使血小板减少。

  儿童ITP的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其中包括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的感染,通常在感染后的2~21天发病。妊娠期女性发病可能与雌激素相关。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并发症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并发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影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妊娠有着相互影响的作用,还会对胎儿和新生儿产生一定的影响。

  1、妊娠对ITP的影响

  目前对于妊娠会否使ITP妇女的病情恶化的观点不一,文献报道大多数妊娠会使病情恶化或者使处于缓解期的ITP病情加重。虽然,妊娠会使稳定的ITP患者病情复发以及使活动型的ITP妇女病情出现加重倾向,使ITP患者出血的机会增多,但是妊娠本身是不影响该病的病程及预后的。

  2、ITP对孕妇的影响

  ITP孕妇体内的血小板降低,对妊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出血方面,尤其是对于血小板<50×10^9/L的产妇。当孕妇在分娩的过程中用力屏气可诱发颅内出血,产道裂伤出血及血肿块的形成。如果子宫收缩良好,那么产后大出血则能避免。

  ITP孕妇的自然流产率要比正常妊娠孕妇高两倍,当血小板计数明显少于(<30x10^9/L)或者出血严重,那么自然流产或治疗性人工流产的比例就会增高,且母婴的死亡率要高于正常的孕妇。

  3、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

  由于部分抗血小板抗体会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血循环中,会引起胎儿血小板的破坏,导致胎儿、新生儿血小板减少。一般在胎儿脱离母体后体内的抗体在一个月后会消失,也可能会持续4~6个月,血小板才逐渐恢复正常。合并ITP妊娠的胎儿死亡率达到26.5%。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