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初秋宝宝盗汗应注意些什么 千万不能乱用药

时间:2016-07-06    作者:小鑫

  盗汗亦称“寝汗”,睡时出汗,醒后即止。一般宝宝盗汗多因阴虚热扰,心液不能敛藏所致。但是我们所见到的是宝宝入睡不久,头、胸、背等处出许多汗,常浸湿枕巾、睡衣等。这是因为宝宝刚入睡体温上升,此时爱出汗的宝宝盗汗就很明显,这是一种生理现象。那么,宝爸宝妈们,你们知道在夏末初秋的时候宝宝盗汗应该注意什么吗?跟着育儿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夏末初秋宝宝盗汗应注意些什么 千万不能乱用药

图片来源于华盖

●夏末初秋宝宝盗汗应注意些什么

  夏季过后,宝宝机体相对处于较虚弱的状态,入夜后容易多汗,此时很多家长给宝宝吃补药、补品、大鱼大肉。不管宝宝的身体情况,让宝宝食用人参、胎盘粉、鸡鸭鱼肉、生猛海鲜等,以“大补”。

  这种想法实在是不可取,秋凉后进食大量难以消化的食物,势必加重脾胃的负担,损害宝宝正常的消化功能。结果造成胃肠功能紊乱,食物得不到有效的消化,营养物质就不能被人体所吸收利用,甚至还会引起疾病。

  其实,只要做到一日三餐饮食规律,高蛋白食物、谷类、蔬菜、水果粗细搭配合理,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就可以了。多喝粥类,如黄芪红枣莲子粥,冰糖银耳粥、黑豆百合龙眼粥等等,对滋阴益气敛汗有很大的好处。此外,对盗汗宝宝不应给予辛辣及煎炒食品,以免辛热助汗。要多喝水,在饮水中加入少许盐以补充汗液中失去的盐。

  秋初天气仍较热,宝宝刚入睡时必然多汗,不久汗渐消失,不能因此认为是多汗症而服补药。

  在宝宝感冒发热时常有汗出,此时需暂停止汗药,否者发热更高。

  宝宝出虚汗一般在初睡时最多,可等宝宝熟睡后适当减去身上的盖被。发现出汗较多时,可用柔软的毛巾将头发、面部、身上的汗液拭干,并帮宝宝侧翻身,防止身下存汗。关闭窗子,防止对流风直吹宝宝身上而着凉。

夏末初秋宝宝盗汗应注意些什么 千万不能乱用药

图片来源于华盖

●宝宝盗汗不能乱用药

  据观察所见,盗汗患者却是内热为多,一是脾胃积热,一是阴虚内热,热逼津液外出,于是乎盗汗不停,热不清,汗就不可能止。欲除盗汗,必须清其热。儿童盗汗者不少,轻的每晚衣被皆湿,重的由此而消瘦、便秘、饮食减少、经常感冒,家长常把这当做一件大事,顾虑重重,或各处求医治疗,或到处打听偏方秘方,但不少患儿服药后毫无寸效,盗汗照样每天出。临床工作中,这种情况屡见不鲜,经常可以碰到,而看看已经服过的药物,不是黄芪、党参、白术、龙骨、牡蛎一类,就是些碧桃干、稻根须、红枣之类了,其不见效的原因显而易见──大家都把儿童盗汗当做虚了。体虚应该补,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于是乎医生屡用补药,家长屡用补品,虽盗汗仍然,却还是补之不停。这实在是冤屈了患儿。

  现在的儿童饮食物充足,营养丰富,不少儿童大有营养过剩之虞,何来那么多的虚呢?一味用补,大有实实之弊,越补汗出越多。据笔者观察所见,盗汗患者却是内热为多,一是脾胃积热,一是阴虚内热,热逼津液外出,于是乎盗汗不停,热不清,汗就不可能止。欲除盗汗,必须清其热。

  脾胃积热的患儿,可见饮食旺盛或减退、精神好、大便秘结、常数天一行,口气重,虽消瘦也不感疲乏,一天到晚玩耍不停。治疗须清热通便,使热下出。笔者常用知母、生石膏、川连、竹叶、黄芩、莱菔子,小量生大黄之类药治疗,常能得畅便而盗汗即止,其饮食特别旺盛者可转正常,食少者随之而振作。

  最多的要数阴虚内热类型,由于长期盗汗,使内津液耗损过多,就出现一种阴虚现象,这种患儿表现为唇舌红干,手足心热,口干,饮水多但不解渴,大便数天一行或每天行,粪便干且呈粒状。治疗宜清热养阴,使热内消。笔者常用生地、麦冬、知母、元参、地骨皮、桑叶之类药治疗,如热过分重的可加黄连,汗出量多的加龙骨、牡蛎、生黄芪,其汗也就能很快地消除。

  盗汗患儿经常易感冒者,真正属体虚的极少,其易感冒大多由汗出而寐中推蹬盖被,受寒所致,这与体虚感冒当有所区别。盗汗患儿中也有个别人不属于热的,他们表现为汗出多、极易感冒咳嗽,较其他儿童怕冷,体力较差,平时稍运动也易出汗,这在中医学上称营卫不和证,治疗时也不宜盲目用补品补剂,可以调和营卫,投桂枝汤合玉屏风方往往见效迅速,药物是:桂枝、白芍、甘草、生姜、红枣、黄芪、白术、防风。

  对盗汗患儿,家长不但不能滥用补品,相反地应调整饮食,要控制儿童的荤食、甜食,要让儿童多吃些蔬菜水果,这对治疗盗汗是有益处的,在笔者的观察中,盗汗患儿几乎全是偏食者:专吃鱼肉鸡之类荤腥,爱吃巧克力,而从不吃菜蔬,这些高梁厚味易生内热也。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