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肝炎是由多种致病病毒组合而成,不仅引起肝炎,致病菌也可引起肝炎,那么新生儿肝炎的症状有哪些呢?如何预防新生儿肝炎?下面就跟着起跑线育儿网小编的步伐一起进入下文了解一下吧!
▎新生儿肝炎的症状
起病较缓。常在生后数天至数周内出现黄疸,持续时间较长,可伴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体重不增等症状。大便颜色变浅,严重时可呈灰白色,但有时浅、时深的动态变化。尿色深黄。肝脏轻度至中度肿大,质稍硬。少数脾脏亦大。中毒性肝炎常有感染病灶和全身中毒症状。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引起的肝炎,常伴有先天畸形或宫内生长障碍。
▎新生儿肝炎的特点
小儿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于成人,以甲型为多,其次为乙型,丙型和戊型则较少,丁型更少见,小儿的慢性肝炎大多为乙型肝炎。
婴儿肝炎患者发生重症肝炎较多,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幼儿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急,发热多见,肝脾大较多且显著,肝功能损害较明显,易发生代谢紊乱。但预后较好,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较成人快。母婴传播所致的HBsAg阳性者,常为持续阳性。婴幼儿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后均易成为慢性携带者,严重者可使生长发育受影响。
上述特点可能与小儿肝脏解剖生理及免疫系统的特点如血液供应丰富、肝细胞再生能力强、免疫系统不成熟等有关。
▎新生儿肝炎的检查
一、体检
肝脾肿大,尿色较深,大便由黄转淡黄,亦可能发白。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尿胆红素
总胆红素一般低于171μmol/L(10mg/dl)。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增高,结合胆红素增高较多。
早期絮状浊度试验变化不明显。尿胆原阳性,尿胆红素根据胆管阻塞程度可呈阳性或阴性反应。
2.甲胎球蛋白测定
有些患婴甲胎蛋白生后1个月左右虽然转阴,但用定量法,仍在正常值以上。
患婴满月时甲胎蛋白仍阳性,且可持续达5~6个月,用定量法动态观察,可见随着病情的好转而下降。
临床症状缓解而甲胎蛋白不下降,可能为肝脏严重损害到不能再生的程度。
3.酶学改变
谷丙转氨酶(ALT)升高。多数临床好转后下降,部分则反比原来升高,然后再下降。
4.病原学检测
(1)对患儿胎粪、结膜、外耳道、鼻咽或羊水取标本涂片,革兰染色找细菌。
(2)血液乙型肝炎病毒标志、CMV、单纯疱疹、风疹、弓形虫抗体(IgG和IgM)及2周后血清对比。
(3)其他:尿液细菌培养、CMV培养、母亲“TORCH”抗体检查等。
三、辅助检查
胆道闪烁扫描、肝胆超声影像、十二指肠液颜色分析及核素计数。
▎如何预防新生儿肝炎
首先,在决定是否妊娠之前,应该到医院检查自己的肝功和病毒复制水平,听从医生指导,选择妊娠时机,如孕前检查乙肝病毒的复制水平较高,则宫内感染可能极大,应先接受治疗,再妊娠。由于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对胎儿会有一定的影响,故孕期使用禁忌较多,用量及疗程均受限制,不亦广泛使用,所以孕前的治疗至关重大。
其次,有文南献报导妊娠晚期使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降低母体内乙肝病毒的滴度,从而减少母婴传播。目前此药已通过国家药检局质量检测,可用于临床使用,但要注意购药渠道,最好按医院处方使用,不要私自使用。
第三选择一家各方面条件优秀的医院作为孕期检查及分娩的医院,这样一方面可有效监测母婴平安,另一方面产时的处理极为关键,不要图一时方便,耽误宝宝的终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