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疾病知不知 关于羊水栓塞的诊断

时间:2017-03-27    作者:小鑫

  有些孕妈在分娩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种突发状况,几率虽然很小,可是危险性却很高,那就是羊水栓塞。羊水栓塞的发病太过迅猛,往往导致羊水栓塞的治疗不够及时,死亡率极高。因此,我们都有必要来了解羊水栓塞的诊断。

羊水栓塞的诊断

羊水栓塞的诊断

羊水栓塞的诊断

  羊水栓塞的诊断是很难及时、准确地做出来的,而这也正是处理羊水栓塞时的难题,需要了解清楚状况,并迅速做出正确诊断,从而才能及时、正确地处理羊水栓塞哦。

  羊水栓塞出现两个阶段的临床表现:

  第一阶段,产妇在羊水成分进人体内后出现肺血管痉挛、严重的低氧血症和右心衰,这种严重的低氧血症可解释少数存活下来的产妇出现神经系统损害。当存活下来的产妇建立起中心血流动力学监测时,这些最初的改变已消失。

  第二阶段特点是左心衰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及DIC。左心衰竭的发生可能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减少或羊水对心肌的直接损害。总之,羊水栓塞典型的临床表现最初阶段为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或低氧血症,随后出现左心室衰竭、肺动脉高压和凝血异常。

  确切的诊断通常是在尸检时作出的,通过母体循环和肺部小动脉、肺毛细血管中的羊水物质证实。对于活着的病人,可从右心吸出血液,鉴定其中的胎毛、胎发或胎儿鳞屑,从而作出诊断。

  其他用来确定羊水栓塞的诊断手段包括:

  (1)拍胸片:可见右心房和右心室扩大、明显的弥散性肺水肿;

  (2)肺部扫描:它可以显示某些栓塞区域灌注减少;

  (3)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初期由于急性肺动脉高压引起的中心静脉压升高以及最终由于大出血导致的中心静脉压大幅下降;

  (4)凝血因子的检查:一般来说,在妊娠时凝血因子会增加,但是,由于羊水栓塞和DIC,血液无法凝结。

羊水栓塞的诊断

羊水栓塞的诊断

羊水栓塞的检查项目

  1、非特异性检查

  1)心电图:

  右心室,右心房扩张,还可见到心肌劳损的表现,同时有心动过速。

  2)胸片:

  可能无异常表现,70%的患者可有轻度的肺水肿症状,表现为双侧弥漫性点状浸润阴影,沿肺门周围分布,肺部轻度扩大,心影可能会增大。

  3)血氧饱和度:

  突然下降往往可以提示有肺栓塞的问题。

  4)凝血功能的检查:

  结果相差较多,其结果取决于患者生存的时间和临床上出血的程度。

  ①血小板计数<100×109/L;

  ②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0秒即有诊断意义;

  ③血浆纤维蛋白原<1.5g/L即可诊断,实际上往往较为严重,Clark等的资料中有8例纤维蛋白原无法检出或是为该实验室检查有史以来的最低值;

  ④凝血块观察,取正常产妇血5ml放试管内,置温箱中观察8~12分钟血块形成,低纤维蛋白原患者血液不易凝结,30分钟血凝块少,而弥散显示血小板已相当低,继发纤溶;

  ⑤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延长;

  ⑥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增加,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及乙醇胶试验阳性。

  2、特异性检查

  1)母体循环或肺组织中羊水成份的检测:

  由于羊水栓塞的发生主要是羊水及其羊水中的有形成分进入母血中,引起肺血管栓塞和痉挛所致,因此,人们把在母血,子宫血管中和肺组织中找到来自于胎儿的成分如胎儿鳞状上皮细胞,毳毛,粘液作为诊断标准,母血的阳性率在50%左右,尸检的阳性结果在73%。

  2)母血清及肺组织中的神经氨酸-N-乙酰氨基半乳糖(SialylTn)抗原检测: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是一种新的羊水栓塞诊断方法。Kobayashi等研究发现,粘液性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TKH-2能识别羊水中粘液性糖蛋白中的寡糖结构。用免疫印迹技术,TKH-2能检测到胎粪上清液中极低浓度的SialylTn抗原,能被TKH-2识别的抗原不但在胎粪中大量存在,同时也可出现在清亮的羊水中,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发现。

  3)组织抗凝因子的测定:

  如前所述,羊水中的有形成分不是引起羊水栓塞的主要原因,而一些体液因子如组织因子样促凝物质,白三烯等在病生理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羊水栓塞发生后大约40%的病人出现致死性的凝血功能障碍,组织因子的凝血活性可被抗组织因子蛋白拮抗,因此理论上可以通过检测母血中的组织因子作为区分其它产科DIC的依据。

  4)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测定:

  近年来,对羊水栓塞的发生机理有大量文献报道,认为羊水栓塞的发生是机体对羊水中的胎儿成分产生过敏反应,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织胺,类胰蛋白酶和其他介质引起机体发生严重的病生理改变所致。

  关于羊水栓塞的诊断,孕妈都了解了吧。孕期对于孕妈来说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如果在期间出现什么差错对宝宝是非常不好的,所以还是多了解相关知识吧!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